勞宋勇
摘 要:根據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通過樹立非功利性閱讀理念、營造寬松愉悅的閱讀環境、培養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等方法,讓農村小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快樂閱讀。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快樂閱讀;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
因此,重點關注農村小學生的閱讀情況,對農村小學生的快樂閱讀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樹立非功利性閱讀的理念
這里提倡的“非功利性閱讀”,是說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讀書“講求性情,反對功利:讀書的興味,源于熱情;讀書的佳境,講究自然。”讀書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么簡單。”
二、創造寬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閱讀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非常重要,而農村恰恰最缺乏這一點。我們要加大力度,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愉悅自在的閱讀環境。
1.豐富的閱讀材料
想讓孩子喜歡讀書,必須有數量多、多元化的閱讀材料,從生活到科學知識,從環境問題到生命教育,親情、友情等,多樣化的題材將幫助孩子獲得多元化的知識與情感經驗。增加學校圖書裝備,配備大量合適的兒童讀物,為學生閱讀創造良好的條件。
2.方便的閱讀場所
閱讀的場所對閱讀的情緒、專心度有極大影響。學校、家庭應該努力營造一個自在的閱讀環境。布置光線充足、空間適量、相對安靜的閱讀區,提供大量適應孩子年齡段的閱讀材料,把書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
3.充足的閱讀時間
艾登·錢伯斯說:“給孩子時間閱讀,并幫助孩子從一點一點增加的閱讀時間中品味文學給他到來的樂趣,是大人的一項重要工作。”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以上閱讀時間。圖書室、閱覽室延長開放時間,允許學生隨時外借圖書。創立家庭、社區閱覽室,成立讀書互助組,為學生課余閱讀創造必要條件。
4.隨處可見的閱讀暗示
人都會受到心理暗示。當人處于一個環境中時,會無時無刻不被這個環境所“同化”。創設“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村落”,讓孩子時時處處感受到書香,激發閱讀興趣。
在校園的長廊、過道、宣傳欄布置師生作品、名人名言;在花園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氣息的宣傳標語;家庭的沙發上、窗臺上、床頭柜等隨處都有書;柔和的燈光、舒適的沙發、靜謐的房間,一家人捧書而讀,多美。
三、培養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
做任何一件事,堅持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如何讓孩子的閱讀持之以恒呢?
1.閱讀興趣的激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兒童的性格特征來調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好動、對新奇的事物總想試試看的特點。可以從他們感興趣的彩繪版童話故事入手,結合精美的彩圖,讓孩子走進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
根據認知規律來增強課外閱讀興趣。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據規律,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眼、口、手的實踐去感知事物,獲得表象,借助直觀圖像、語言啟迪促進思維逐步內化,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結構,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閱讀策略的指導
學生光有興趣,沒有方法,難以深入和持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引導孩子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讀得更好。這里談幾種閱讀策略:
(1)閱讀正文前預測
如看到書名(篇名、題目),想想這是一本什么書?從書名聯想到什么?如果是我會怎么寫?
(2)閱讀正文,提取信息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練習簡明扼要地說出所讀材料的內容梗概,掌握關鍵的信息。
(3)不動筆墨不讀書
閱讀時要動筆墨。書中的重點詞語、含義深刻的句子、優美詞句或共鳴處、自己感受深、受啟發的地方、不理解、讀不懂的地方等可以圈畫批注或筆記記錄。
(4)理解與運用
在提取、推論、整合、預測、綜合判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材料靈活運用。
3.閱讀成果的分享
閱讀習慣非一朝一夕能養成。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可以通過閱讀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展示中分享快樂,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調動閱讀的積極性和持久性,推動閱讀步步深入。
成果展示的方法靈活多樣,如:“閱讀——最美的風景線”照片展,開辟“快樂閱讀”專欄,張貼學生的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故事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讓農村的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談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幾點策略[J].快樂閱讀,2016(2).
[2]王連芳.加強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之我見[J].科學大眾,2007(12).
[3]張雁冰.引導學生快樂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分析[J].中國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