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摘 要:“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包括基礎知識、語言積累、組織能力和實踐思考能力,圍繞核心素養開展高效教學,是高效教學的表現。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能改變目前受困于單一方式,受困于缺乏思考力和創新力的教學表現,給教師更大的施展空間。同時教學目標能與教學方法相統一,從而獲得更愉悅的學習體驗。圍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打造與實踐,提出幾點具體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實踐;思考
語文課堂是高效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場所。提升核心素養,首先要明確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從小學語文的教學角度來說,需要重點培養:語感、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文學習方法以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若是再深入拓展,還應該包括語文學習的情感,如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和道德修養等。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高低,更決定了他們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更從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關系著學生學習基礎的打造,更影響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必須在實踐教學中加以重視,體現在課程設計和實踐過程中。
一、打造“感動”課堂,培養學生語文情感
語文是一門情感類的學科,每篇文章都有打動人的點。若是將知識比作海洋,那么一篇篇文章就是激起的浪花,美麗、有趣,值得讓我們好好欣賞。在細細的體會和品味中,每個人都有成長和進步。體驗、理解和運用情感的能力是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致力于打造“感動課堂”,用情感來感悟學生,從精神層面來理解課文。打造感動課堂,將情感作為教學的重要因素,展現語文教學的靈魂。這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成長,更關注他們情感方面的浮動。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更要做情感的傳遞者和促生者。例如,在寫景類的文章中,雖然表面上描述的是外在景觀,但實際上表達的卻是作者內心的情感,只是通過外在景色渲染出來而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挖掘更多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捕捉微妙的心理變化,生成教師想要的情感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多媒體或是音樂渲染氛圍的方式,將每個情緒點加以放大,努力激發學生情感,接下來就只需要維持這種情感,后續會產生綿綿不斷的情感變化,直到蔓延到課下。培養語文情感,不僅是對一篇文章的理解與認識,而是產生對語文熱愛之情。
二、打造“互動”課堂,培養學生語文交際
“互動”是現階段倡導的教學方式,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F階段課堂教學,學生多以“傾聽者”的角色出現,交流的機會并不多,這在教學當中是不正常的。好的課堂必然是師生都積極參與,向一處用力的。只有溝通,才能產生實際效果。打造互動課堂,學會交際、學會思考,更要學會展示自己,從而培養學生的多種素養。
課堂是燃燒和激發學習動力的舞臺,是優化學習體驗的重要場所。學生的潛力無限,同樣需要教師的賣力引導,而這一過程就是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予學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多傾聽他們的意見。并且采用開放式的問問題方式,讓學生更有話可說。例如,在《慈母情懷》這篇文章的教學時,不要開始就劃定范圍“表達母愛”,而是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范圍,將愛的意義擴大,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情感,說一說對自己影響極大的人或事以及對自己的觸動。不去限定孩子們的思維,而是給他們更寬闊的思考空間,對于他們來說,課堂的成長空間就會更大。打造“互動”課堂,在課堂中鍛煉交際能力,通過談論、溝通等形式提升表達能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成長。
三、打造“實踐”課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語文核心素養之一是觀察能力,無論哪一篇文章,都是仔細觀察的結果?;蚴怯^察生活,或是觀察自然,又或是觀察其他文章,都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感受到的。在打造實踐課堂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去動手,去獲得。例如,課文《題西林壁》中提到“只緣身在此山中”,那就讓學生去感受“身在山中”的視野,了解作者發出的疑惑。實踐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是非??鞓返囊患拢瑢W習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有一些實實在在能夠觸摸到的事物,加深印象,也更便于實際的觀察。只有我們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語文的蹤跡,就能更深刻地體現語文核心素養,提高教學。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還要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夯實基礎,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軒.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2):24-24.
[2]劉小紅.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針對核心素養的實踐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8).
[3]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