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關鍵詞】 基礎教育;高職教育;學習動機;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64—02
為深入推動職業教育改革進程,有效探索新時代社會主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北京市教委于2015 年3月下發了《關于開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的通知》,截至目前,受市教委委托,已有12 所不同類別的市屬院校作為試點,肩負著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的任務。該試驗項目的學習年限是七年,實施途徑為通過中招錄取初中畢業生,在被錄取院校接受兩年基礎文化課教育,通過轉段考試,進入高等職業教育相關專業學習三年,最后接受對接國內外本科院校的教育,獲得本科學歷。目前,最為顯著的是基礎教育學段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專業認知和職業規劃能力有限,因此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前兩年基礎文化課的重點,而專業認知和職業規劃能力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仍能夠得到更切實有效的加強。與此同時,將國際化準則融入貫通培養是辦學目標之一,使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法則,因此,對于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也是重中之重,在借鑒先進的課程理念、教學方法,引進外籍師資,與優秀英語培訓機構合作的模式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整合并利用資源,在基礎教育學段夯實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為轉段后的高職教育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一、基礎教育學段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現狀
1. 學習動機的內涵和意義。提到學習成績或學習效果,一般情況下都會與學習動機的強弱相關聯。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成果能否達到預期的關鍵性非智力因素之一,其作用在于激發原動力并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不竭動力。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個體本身對學習活動的意義和價值產生興趣而進行探索和實踐,比如學生喜歡學習英語是因為他們對英語的電影和刊物感興趣并從中獲取知識從而得到技能提升;外在動機是指個體本身通過學習活動獲得獎勵或報酬而產生動力去探索和實踐,比如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而獲得獎勵和表揚,進而轉化為更強的學習愿望和動力。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僅需要自身去激勵,去挖掘,去激活,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與鼓勵。自身不竭的動力,輔之家庭環境的熏陶,學校教育的引導,社會環境的驅使,學習動機就會被不斷加強和強化。
2. 英語學習動機的內容和意義。英語學習動機是指內在或外在動機對英語學習活動的影響,如果動機明確并強烈,便會取得相關的成果,若反之,則亦然。英語學習動機的內容主要劃分為八類,如綜述,理論研究、本體研究等,可研究的視角也是分門別類,層層深入,如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建構心理學、社會學等。對于貫通項目基礎教育學段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可以從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入手,從家庭背景,學習策略,自我認同等方面綜合考量,通過觀察、問卷或訪談等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進行了解和統計,以便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中進行適當的調整,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語學習動機,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國際競爭與職場發展中更具有優勢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3. 教師視角下貫通培養學生轉段考試前英語學習動機概況
(1)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佳,具體表現為:缺乏進度規劃和時間安排能力,較難妥善整理和保管學習資料,課后作業不能夠及時獨立完成,書寫不規范、體會不到書寫的樂趣,意識不到預習、聽講、復習這一良性循環的重要性。
(2)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原本英語基礎相較于普高學生偏薄弱、詞匯量略為貧乏,基本語法知識框架不清晰,閱讀障礙較大,對閱讀提不起興趣,自主閱讀能力更為欠缺。
(3)部分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明確,加之沒有高考這一指揮棒的引導,對未來的專業和職業沒有初步了解,對國際化的趨勢和國際視野的重要性沒有預估,以至于對英語的廣泛適用性不夠了解。
二、基礎教育階段與高等職業教育階段英語能力要求
1. 基礎教育階段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是對聽說讀寫各個技能進行單項訓練,聽的方面要求能夠聽懂教師的課堂用語,基本聽懂語段、廣播、電視中與本學段水平相當的語言材料;說的方面是能轉述文章大意,能夠用簡單的語句介紹本人、家庭、朋友,班級和學校等基本情況,能夠簡單會話。讀的能力要求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相關英文材料,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能基本把握所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對于寫,本階段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運用所學過的詞匯和句型寫出簡單的句子、文章等。
2. 高等職業教育階段對英語能力的要求。高職教育階段英語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是“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基本原則是“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注重實用能力的培養,把英語當作技能去掌握,有較強的語言運用和實踐能力。其次需要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以就業為導向,不僅掌握基礎知識框架和加強模塊,還需要掌握求職就業模塊以及其他專業用途英語模塊,從專業和職業的需求出發,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3. 兩個階段對英語能力要求的區別。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階段所面向的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心智成熟程度等客觀條件不同,兩個階段的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開發、教學模式等也不一樣。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是一般性的公共基礎課程,沒有和具體的職業技能銜接起來,而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更加應用化和職業化,因此,如何將兩個階段的英語教學銜接起來,使學生在轉換過程中能夠保持原有的學習動機,并且由于課程的升級和優化,使學習內容更有趣,學習成果更實用,學習效果更明顯,令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有效的激活,這對于轉段學生是至關重要的。
三、提高轉段后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可行性建議
1. 充分調動主體的主動性以提高學習動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等息息相關,想要提高學習動機就要從以上方面著手。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目標不明確,源于在英語學習中感受不到英語的用途,看不到努力的價值,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所以覺得學習英語索然無味,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都沒有得到合理的激活。轉段后如果這種狀態繼續隨著學生進入下一階段,只會惡性循環,在成年后缺乏約束的狀態下,面對著與上一個階段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模式,在困惑和迷惘中更找不到方向和抓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明確學習英語的目標,除了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找準興趣點,認識到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重要性,了解高職英語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將日常學習的字、詞、句、篇運用到日常生活、實習工作或校園活動中,普及英語的廣泛使用性和國際化趨勢等,也可以邀請高年級的學生或者畢業生現身說法,讓到了新環境找不準定位的學生認識到英語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他們從校友或同學口中聽到的外面的世界會更容易引起在校生的共鳴,代入感也相對較強。同時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方面要對他們及時引導,用積極樂觀、良好共贏的理念去指導他們,調整對貫通轉段學生的日常要求與評價標準,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有所獲的樂趣。
2. 深入改革現行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提高,除了需要學生自身的調動和家長的配合外,學校也是非常重要的動力。學校應從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編審和二度開發等方面使貫通轉段的學生適應轉段的學習,使基礎教育階段的通識英語和高職階段的專業英語相結合,避免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重復,避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被教材束縛使教學思路達不到理想效果,而是讓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主體意識,分層次,有選擇地進行教學活動,適當地改進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課堂反轉,活躍,有效,這樣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提升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動機。同時,學校還應提供機會讓一線教師去企業走訪和學習以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了解英語在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指標和在工作環境中的實際運用范圍,教師在走訪過程中也會對自身重新審視,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授課內容加以調整,使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有所提升,以便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貫通培養項目在如火如荼地試驗著,學校、家長、學生和教師都在過渡期、磨合期和適應期,在失去高考指揮棒的基礎教育階段提升學習動機是一大難題,轉段到高職教育階段,提升學習動機更是重中之重,在七年的學習中,使英語基礎偏薄弱的學生能夠順利地取得學分,獲得就業和從業需要的證書,擁有英語實踐運用能力,需要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探索和配合,培養和激勵學習動機是首要任務,有了積極良好的動機,教育的目標才能實現,合格的人才才能出現。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