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生活的中心。因此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適當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新鮮感與求知欲就變成教師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將自主學習探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既有所有同齡孩子都具備的特征,但更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人格。想要把自主探究更好地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應該承認學生的獨特個性,并主動走進每個學生的世界,發現他們獨特的個性,挖掘他們的優點長處,能夠恰到好處地給予他們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學生也會在和教師的正面互動中,形成對教師的信任,這樣更有利于教師使用具體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從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教學上的良性循環。
一、 將課堂打造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
課堂學習占據了學生學習時間的絕大部分,因此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將語文課堂打造成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場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應該被高效利用。一味地照本宣科、缺乏互動的灌輸教學,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潑輕松又不失嚴謹的課堂氛圍,將會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樂趣,增強課堂的感染力,也會降低教師教學的難度。這其中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技巧,達到這種效果。
(一) 多問幾個為什么
“積極提問”不是學生的“特權”,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也應該積極發問,幫助學生開動腦筋,激發他們對知識自主探索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創造提供可能。在提問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對他們的所答給予適當肯定,不帶著完全標準的答案看待學生的回應。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之前,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兩個鐵球,一個1斤,一個10斤,同時從同一高度落到地面,哪一個先著地呢?我想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個問題要從原理上理解恐怕要到高中階段,但是,從現象上證明,在課下就可以試一試。這個應該很容易引發學生的爭論,此時教師可以建議他們一起合作,把這個小實驗完成,從而達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
(二) 多設幾個真實場景
如今的經濟水平提高,課堂的教學設備也已經相當完善。對于語文這種相對比較感性的學科而言,充分利用已有設施,如多媒體等,為學生提高逼真的教學場景就很重要了。
比如,人教版課文《觸摸春天》,講述了看不見世界的孩子是怎么感知春天的。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春天的音樂,讓學生對春天有聽覺上的接觸。當然,如果正好在春天,教師甚至可以領著學生到校園,閉上眼睛,一起感知課本上的盲女孩所觸摸到的春天。即以切身體會和身臨其境代替空口講解,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感悟。這也是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
(三) 多想幾個其他情況
為了使學生能夠發散思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教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多想幾個其他情況,即允許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的存在。語文課堂上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或者唯一答案,能夠自圓其說,能夠有理有據即可。學生如果能利用已有的知識,提出其他看法,并且讓其他同學信服,這也是一種探究的方式。
正如人教版課文中的《寓言兩則》中的《扁鵲治病》,教師就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寓言的寓意。這種寓言故事往往就有很多解,很利于發散學生思維。教師在此時也應該對學生的各種答案給予適當肯定,或者有不合適的地方,予以指明和引導。比如,學生若僅僅表明蔡桓公太自以為是了,所以才病死的。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引導,自以為是的原因是他不問緣由就妄作判斷,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等等。
二、 高效利用課本內容,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起教材內容。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教材,在合作中探索教材信息,增強獨立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一) 繼續深挖課本內容
如人教版課文《七月的天山》,教師就可以以此課文為協作話題,布置同學們寫寫在旅游過程中去過的美妙的地方。或者去過天山的同學,寫寫自己的旅程與課本不一樣的地方。這也是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的一種方式。使學生探索學習課本內容的延展部分,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二) 將課文“歸類”
教師可以將類似的課文串聯在一起講解,或者在講解某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它的主旨大意或者風格語言等方面類似或者相近,即可以提出來,串聯一起講解。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接受,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求知精神。
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巨人的花園》主旨之一: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而在《幸福是什么》里面,同樣提及了幸福是要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這樣教師可以以幸福快樂為主題,引導同學們深思: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得到快樂、幸福?
三、 拓寬教材知識
學生除了課本教材,還會有一些課外讀物,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豐富他們的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打下基礎。此外,自主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自主探究學習,這也是一種極佳的方式。比如,在學習《觸摸春天》的時候,為了讓同學們感受有身體缺陷的人一樣可以“觸摸春天”,感受生命的美好。那么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有興趣可以繼續關注她的其他作品等等。
總之,教師應該強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理念,將其真正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娟娟,張延軍.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3(9).
[2]范蔚.中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4(5).
[3]鄭玉青.簡析自主合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3(28).
作者簡介:
劉杰,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