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是互動的過程,一方面學生在課堂學習、理解、探索和創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思維。另一方面,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充分展示教育智慧;在這樣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既能讓學生獲取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找到自己發展方向和動力源泉?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堂活力;動態過程
課堂有兩個主體,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學生。在課堂上,這兩個主體在一個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課堂教學過程就是這些主體合成和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是教師用心授課,完全投入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交流碰撞。包括教師對知識的敬畏和遇見新知識的那份驚喜,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學生的進步充滿喜悅,都洋溢在教師的臉上,由此激發學生對知識產生向往的熱情;另一方面是學生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會做題考高分,而是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和教師對話,與同學交流,學會認知、主動求知探索,增長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
一、 教師是課堂的主角
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學生獲取的知識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進和積累,更需要的是物理能力的養成。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需求來組織教學內容,在課堂進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預判而適當調整,因此課堂不能是一場表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全身心投入,審時度勢,靈活處理課堂的實際情況,使教學過程逐步推進。對于教學過程突發問題,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讓課堂走回正軌。這樣的課堂,教師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發揮“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知,探索未知,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從“導”的角度來說,教師還是課堂的主角。
二、 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素養
基于新課改的理念,物理課堂要求教學內容更多的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上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物理。為此,教師要做到:(1)創設真實和有效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悟和體驗。(2)加強“知識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系。(3)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
教師這個職業,不僅要知道“教什么”,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內容,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生知識,而且要知道“怎么教”,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高效的教育教學方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教師應該要知道“怎么學”。對于一個教師,最心虛的是知識上的匱乏,沒有存貯足夠的精神財富。深厚的知識素養是教師綜合素養的重中之重,是上好一節物理課的關鍵。知識素養深厚,課堂上侃侃而談,在教學中熟練地傳道授業,解疑答惑,教學有法,順利引導學生進入更高的學習境界。教師的功底深厚,能夠成為學生學習榜樣,養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
三、 教師要有嫻熟的教學藝術
對一個教師來說,淵博的專業知識儲備只是內在表現,要想把內在的知識高效的傳授給學生,還必須智慧表現,那就是教學藝術。嫻熟的教學藝術包括最優化處理教材,精妙設計課堂,巧妙處理問題的藝術,靈活的教學方法,規范的語言、板書、操作等。在教學目標上,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一是能夠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把握好重點與非重點,分散難點;二是教學的內容要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三是合理安排實驗。一個精彩的演示實驗能夠瞬間提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畢竟,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在教學方法上,靈活機變、多樣化教學,精設問題,制造課堂高潮,巧設懸念,激發探究的欲望。
四、 教師要有親和力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親和力很重要。具有親和力的教師,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下,學生對教師就會有非常好的親切感及信賴感,學生就會喜歡教師、教師的課、教師所學的專業,課堂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會認真地對待和尊重每一個學生并且付出真情實感,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潛力股,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的朋友。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氛圍。這也說明了教師的親和力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五、 教師善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深入,與學科融合愈加緊密,既推動著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全面變革,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作為課改后的物理教師,要善于把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把抽象難懂的物理現象形象化,精選優質資源,利用直觀生動的聲、色、圖像等展現物理情景調動學生的關注和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和探究活動。
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是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展示自己的才能;學生的認知沖突也給教師帶來不小的挑戰。在這樣的課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的素養,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能夠自主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維新.生命化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劉孝華.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生命化課堂教學[J].教育探索,2010(03).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黃富,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廣西防城港市北部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