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全面能力和個人素質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數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門抽象、比較難以理解的學科,所以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中存在的重難點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增強體驗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式教學法,是新課標的不斷改進、教育模式的不斷進步而產生的一種高效創新的教學方式。新課標提出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體驗式教學充分融入到教學模式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文章從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著重分析體驗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數學教學;應用策略
新課程提出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教育的最終出發點。而常常聽身邊的孩子說道:“數學知識就像是一種抽象的數字符號,難懂啊!”是的,數學學習對于思維能力初步發展的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該如何化難為易,找到教育出發點呢?孜孜不倦一番,一個響亮的名字讓人欣喜——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教師結合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等),設計出符合學生接受能力與思維水平的教學情境,由此呈現有效課堂,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力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的目的。思想家盧梭特別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親身實踐”,有道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有效促進學生思考,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位置,利于學生進行親身體驗。為此,數學教師應該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課堂學習效率。
一、 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體驗式教學法更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尤其強調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同時要求創新性。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學生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這就要求我們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有效情境,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但是在數學體驗式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 情境創設不當
想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學習數學的體驗活動,那么有效情境的創設就是前提。然而,在數學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的需求準確地去創設情境,使得教學內容和創設情境嚴重脫節,情境創設單一枯燥,無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擺空架子
新課程強調“以生為本”,所以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位置,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提高學習技能,增強數學思維。但是在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按照教案的內容對數學問題進行簡單的復制,在教學課堂中也是以一種趕時間的狀態去進行教學,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學習,所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讓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地探索問題,失去了體驗式教學的意義。
二、 體驗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情境創設,體驗數學內容生活化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可以讓學生迅速地融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中,可以讓學生樂在學習中,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特點,讓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和活動體驗,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驗式教學的魅力,從而熱愛數學,這也是教育的宗旨,更是我們不斷追求的模式。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是問題的創造者,利用問題情境體驗式教學也是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將事先設定好的問題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將問題設定在環境中,將學生帶入一個良好的、容易感知的問題環境中,快速有效地幫助學生去探索問題,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先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將班級設定成一個購買學習物品的小商店,并且擺放上鉛筆、橡皮等物品,再通過分發和購買的方式讓學生去計算自己獲得的物品總件數,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問題,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設定好的情境中親自去體驗過程,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二) 體現主體性,增強課堂體驗感
“以人為本”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和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創設下合理的問題情境后就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發現,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教師傳授知識的模式,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大膽地將體驗過程中的問題提出、見解和解決策略充分地表達出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在課堂的學習體驗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什么是周長》這節課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好一個一張長方形紙片和一根足夠長的繩子,然后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用繩子去測量長方形的周長,通過學生的自己動手能力來對數學知識點進行學習,讓學生對周長這個概念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而并非是停留在對課本知識中周長概念的表面理解上。這樣,通過課堂中學生的親自動手去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堂的體驗感,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增強課堂體驗感。
(三) 豐富體驗活動,增強體驗深度
有一句話說的好——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要“動一動——解放兒童的雙手”。體驗式教學強調數學教學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應該重視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豐富體驗。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手、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為此,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活動,精心設計體驗式課堂,為學生創設“未知卻可解”的體驗活動,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斷深化課堂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人人都可成功”的體驗。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體驗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合理的體驗活動中進行有深度的分析和討論,從不同方面、全面自主地思考問題。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的指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體驗活動,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信心??蓜撛O動手操作活動,可引導學生游戲,可模擬生活場景,可組織合作交流……例如,在《年、月、日》教學中,可以引入鐘表,當然,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將實體帶有年月日的鐘表帶入到課堂中,并將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撥一撥,結合鐘表指一指、說一說,看著鐘表談一談每個月有幾天,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在深刻的體驗中學數學。
總之,在教育模式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我們要加強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體驗式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方法,是實現活潑不失個性的數學學習活動的不二選擇。數學教學應該不懈追求體驗式教學的多樣化,大膽開發體驗式教學的多元性,淋漓盡致地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學好數學。我們要相信,如果給學生一片自由的數學體驗空間,學生將許給我們桃李滿園。
參考文獻:
[1]郝微.新課改視域下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90+95.
[2]朱愛萍.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課堂的實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184.
[3]譚志波.數學體驗式教學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2(5):197.
[4]桂訓國.淺析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9):31-32.
作者簡介: 陳梅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四中心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