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是我國人才培養過程的關鍵環節,關系到學生能否接受到更高一級的高等教育,關系到學生能否成為一名真正的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人民的人才,因此社會各界對高中階段的教育格外重視。高中歷史是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高考當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屬于人文性極強的基礎學科之一,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傳承觀念,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念,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此我們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歷史學科學習當中的具體體現,是以歷史知識體系為依托,具有明顯的歷史特色的素養,是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思維方式,一種意識理念,一種專業能力,一種價值觀念。歷史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的就是通過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落實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更是馬上成為國家建設生力軍的預備力量,因此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效果,對高中生的培養效果,都將直接決定我國經濟建設、法治建設、社會制度建設、科技發展速度等諸多領域的前進步伐。因此,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發展,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根本任務。
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歷史的深入認知
歷史核心素養中要求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歷史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認識,能夠通過歷史的紛雜繁瑣的表面現象認識到歷史的本質。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運用唯物主義的歷史思維,運用客觀公正的歷史視角去看待歷史上的人物以及事件,深入挖掘歷史事實,對史實進行客觀的評析,進而形成獨特的歷史視角,對歷史有一個更加深入、全面的認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課《鴉片戰爭》教學中,教師就帶領學生共同探究,對鴉片戰爭發生的社會因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等多方面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解讀,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和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奪得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列強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和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進行了明確剖析,加深了學生對當時社會的形態具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在探究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知識點時,教師為學生列舉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組織學生對中國受到的影響與破壞進行了深入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經過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對于歷史現象背后的本質有了更加明晰的判斷,對于歷史的根源把握也更加準確了,實現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客觀辨析
歷史核心素養中對“歷史解釋”的要求是要讓學生能夠面對社會與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評判。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客觀的辨析,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同一件事物,能夠對其積極性和消極性進行辯證的對待,從而形成科學的歷史觀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課《“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對漢武帝在董仲舒宣揚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影響下,罷黜不在儒家六經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啟用大量的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把儒家經典作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把儒家思想推崇為正統思想的做法進行辯證的分析,明確了這種做法對于穩定社會、發展經濟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總的推動作用,這是積極的一個方面;但是同時這種做法過分強調了儒家的思想,結果導致道家、法家等其他諸子百家的思想被大大壓制了,這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是背離的,不利于世界的多向發展,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夠用辯證唯物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分析歷史,對學生的正確歷史觀念形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歷史核心素養中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為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而不懈奮斗。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歷史資料,組織歷史活動,來實現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培養。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對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以及在科技與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光輝成就,提升學生的民族榮譽感。通過對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和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等方面的高度發展趨勢進行把握,了解當代中國在世界經濟、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發揮的領軍作用,促進學生身為一名中國人的無限驕傲與自豪情感的激發,培養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還尚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還沒有一個完全有效的模式可供我們借鑒,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可供我們使用,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不斷創新、勇于探索,不斷提高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為我國人才培養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曹剛.淺析高中歷史教學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J].教育:文摘版:00053-00053.
[2]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5).
[3]崔爽.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4).
作者簡介:
芮海勇,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