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情景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創設某種情境,促使學生在這一情景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展開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創設有效科學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知識,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它的應用性比較強,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初中生的求知欲比較強烈,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對于比較抽象的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一、 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習慣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只有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才能使數學真正地實現其價值。此外,基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使得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喚起他們的興趣,更有利于思維的發散。例如:在部編版初中七年級數學“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做好一些軸對稱圖形的教具,像用彩紙剪下蝴蝶、奧運五環、風箏、臉譜等,將這些軸對稱圖像呈現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面對生活中熟悉圖形,表現出極大的探究欲,教師順勢引出探究的問題: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教師的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問題議論紛紛,有的說這些圖形左右兩邊都一樣(學生還不會用標準的數學語言描述這一現象);有的說這些圖形折疊后正好能夠完全重合。學生的這些回答正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雛形,只不過學生還不會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教師再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完美的切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此時學生從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和認同這些新知識。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還順利地為學習新知識架橋鋪路。為了增強學生對于軸對稱圖形認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軸對稱的特征對學過的圖形進行分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 運用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
問題是數學思維的開始,有效的問題能夠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使學生擺脫厭煩的情緒,全神貫注的實施到教學聽講中,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教師的問題要真正的面向全班學生,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對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問題提出要有針對性和及時性,針對學生易錯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提問,要一語中的。在學生百思不得求解時,教師及時的問題使得學生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這樣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問題,不要想到哪問到哪,泛泛而問,問題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的開始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看到這個題目,你都想到了哪些問題?通過教師的問題促使學生自己創設問題情境,以此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把學生的思維很快地帶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后,學生有的提出什么是一元一次;還有的提出一元一次方程該如何解;有的學生想得更深,他提出,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小學的解法一樣嗎?學生的這些問題正是一元一次方程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創設問題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興趣,還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并且由于問題是自己提出的,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出或深或淺的問題,帶動全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提出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三、 運用操作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
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涉及很多數學概念、公式以及運算定律學習,對初中生來說,這些內容學起來枯燥無味,再加上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更增添了枯燥性,由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懂得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動手操作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操作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自主的發現探索數學問題,提高學生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拼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組成三角形,什么情況下不能組成三角形。學生的興趣高漲,拿著小棒在不停地擺動探究規律。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以及合作學習,學生不僅理解構成三角形三邊條件“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定律,還加深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對知識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便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理論基礎。若教師沒有讓學生動手操作而是直接告訴學生這一結論,則就會導致學生在運用中生搬硬套不能靈活運用,或者隨著知識內容的增多,學生就會張冠李戴,混淆知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搭建動手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難點。
總之,合理運用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際運用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運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欲和自主探索的動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因為融入情境教學而煥發新的光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要不斷的探索實踐,使其日趨成熟,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周鳳.淺論如何在數學課堂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2]龔鄭勇.對“情境教學”的反思——兼及教學技術的價值觀錯覺[J].教學與管理,2017(34).
作者簡介:
崔鳳忱,吉林省榆樹市,吉林省榆樹市閔家鎮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