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
摘 要:傳統的歷史教學沿襲了舊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跟著教師的腳步,沒有參與課堂的機會。為此,初中歷史教學應當加強學生創新式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轉變思維定勢,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也煥發的新的生機和活力,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課堂教學模式都在發生著轉變,這種轉變都在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邁進,那就是讓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從而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發展的本質在于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式思維;運用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拋棄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講解方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推動創新型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初中歷史教師應響應素質教育號召,在教學中創新方法,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實現創新中,提高對歷史教學的興趣。
一、創新式思維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以課本上的歷史知識為重點,只講解書本上的知識,對于課本外的知識很少涉及,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無法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在歷史教學中,傳統教學以知識記憶為重點,重點考察學生的記憶力,忽視培養學生的判斷力、辨別能力等綜合素質,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更無法培養創新意識。因此,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非常不適應于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科技、大眾創新的觀念,學校和教師應當改變陳舊的歷史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2)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知識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更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歷史教學課堂中,運用創新式思維可以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培養學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符合社會需求。同時,創新式思維還能夠提升大腦的協調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式思維策略
(1)質疑設問,啟迪創新思維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質疑,敢于求異。在設問時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使問題的設計具有思考的余地和價值,讓學生思考、討論。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時,有人認為,鴉片戰爭中,如果林則徐不被撤職查辦,或者有許多像林則徐似的民族英雄奮起抵抗,中國可以打敗英國侵略者,鴉片戰爭能獲得勝利。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請闡明你的觀點。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想方設法去解答這些疑問。
(2)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看待歷史
只有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歷史,才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分析李鴻章時,傳統觀點認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著名賣國賊,參與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在此,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李鴻章,難道中國就能不簽訂這些條約嗎?結論當然不是,中國的這一段屈辱歷史并不會因為有無李鴻章而改變,是由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決定的。而有些不同的歷史現象看似差異很大甚至于南轅北轍,但卻有同樣的理由和目的。克倫威爾的獨裁和雅各賓派的民主都是具有鞏固統治的共同目的。
(3)培養學生課堂質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歷史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營造問題式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見解,培養學生課堂大膽質疑的習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切發明創造都源于問題的發現,成于問題的解決。學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現于敢于提出問題,探索的過程也往往是思維創新的過程。例如:在講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的活動時,有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個問題:“如果太平天國不是定都天京,而是繼續北上攻打清政府,是不是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對于這一問題,我并沒有立即就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們去思考討論。學生們在熱烈討論后得出一個認識:農民階級由于受經濟基礎和階級屬性的制約,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這一問題的解決不但有助于學生學好下節課的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思索、尋找問題的興趣。
(4)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思想,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講解的過程中充滿人文情懷,從而使學生堅持以人為核心,明確自身的歷史責任與所處時代。這樣的教學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這是由于教師轉變了教學思想,改進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因而有效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歷史教學是貫穿故事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因為教材中所闡述的歷史事件銜接性不夠強,以此使得學生很難理解歷史學習內容,在這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的方式來創新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歷史教學銘記于心。
參考文獻
[1]曹文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新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5(37):112-115.
[2]萬俊田.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5(01):123-125.
[3]李智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創新[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7(18):124-126.
[4]沈敏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思維的追求[J].歷史教學問題,2015(3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