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摘 要: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文章將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在新課改要求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學習;教學現狀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1.學習過程和生活聯系不緊密
初中數學知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學習在學生的知識體系建立和能力培養中也占據了重要地位。但當前,學生并沒有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也沒有引導學生發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缺乏主導探索學習和師生互動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吸收,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模式,缺乏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探索過程,學生沒有積極地將自身融入到學習當中來,自行展開求知探索。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缺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3.千人一面,學習過程“一刀切”
由于初中學生尚處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個人的學習背景和學習基礎也不相同,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存在“一刀切”的現象,沒有做到對學生情況的全面掌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僅以成績區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難以取得進步。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可以在課堂中以身邊的事物為例,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只有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方便學生的理解,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還要注重思維的延伸,這樣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就可以發現并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進行獨立的思考。教師應注重自身角色的轉換,將自己由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在教育上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和鼓勵工作,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針對教學上的內容進行提問,大膽探究、質疑、發言和討論,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了解學生的疑惑,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形成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豐富教學理念,因材施教
由于教育基礎和背景不同,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豐富自身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對全班學生的程度進行一定的區分,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階段性要求,讓學生能夠看到自身的進步,這樣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激發其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初中數學中,三角形全等與相似是一部分重要的內容,基礎扎實、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接受能力較強,反之,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有進步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使學生增強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找到合適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朝山.農村初中數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8 (5).
[2]邵 勇.淺析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