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碧博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斷深化改革。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技術已逐步應用于小學教育中,從而有效推進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隨著新課程教育事業的改革,要求教師搜索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此推動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就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育信息化技術
引言:
就目前來說,當代信息科技發展十分地快,其中富含很多有趣的內容,將之與小學數學課堂相結合,可以讓小學生投身其中,改善數學學習上的枯燥,使課堂更為有趣,可以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更有積極性。
一、加強信息化資源建設
一方面,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大對教育設施的建設投入資金,廣泛引入計算機、電視、實物投影等設備,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具的信息化水平。同時,搭建廣播語音室、電教平臺、多媒體教室等空間,為小學數學課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空間支撐。另一方面,校領導與任課教師重視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上的應用。學校應整合優勢資源,通過構建教學信息管理體系,包括學生信息系統、教室信息系統、資源信息系統等,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效率和質量,實現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信息互通。
二、充分利用全新的教學工具,豐富學生想象力
新型的教學設備已經被應用到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更讓小學數學教學突破了課本以及書面的限制。而且數字化的教學內容,不僅使教師實現了資源互通,學生也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取相關知識,還使得家校聯合成為可能。比如部分學校開通了家校平臺,有些班級也建立了班級群等,這都能夠讓家長隨時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多方面的關懷,使他們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而且教師還應當增加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更新頻率,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培養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是對數學計算公式進行推導的主要手段。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準備幾個不同周長的長方形,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掌握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再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形的特征:每一個長方形的對邊都相等,而長方形的周邊就是四邊條的總和。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實驗之前,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推導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產生疑惑,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猜測、驗證、比較、交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論方法對錯,教師要有耐心地去講解與總結。最后,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軟件,將推導公式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還有許多不足,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就可以把一些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概念以動畫形式演示呈現,將靜態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多媒體手段將問題化難為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輕松突破重難點,觀察能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以提高,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利用動畫建立模型模擬了兩輛汽車從A,B兩地相對開出直到相遇的過程。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理解“同時”“相對”“相遇”這幾個詞的含義,在腦中建立“相遇”模型,類比前面學過的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使新舊知發生碰撞從而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新課標指出:模型思想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現代教育技術為小學生的數學建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學生在內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實現高效化學課堂
大多小學生的有著很大的升學壓力,學校會給他們壓力,家人會給他們壓力,還有社會等等,部分小學生可以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但是有部分小學生則不行,他們會被壓力擊垮,學習跟不上,情緒不佳,成績也無法得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要經常找小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內心情況,降低他們的精神壓力,教會他們平衡學習和休息,要走進小學生的內心,使得他們可以進行有效地學習,不會被壓力擊垮。
五、結語
將信息化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可以讓多種相關知識融入課堂,使得知識學習的范圍得到擴大。總之,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并把它們應用到廣泛的數學教育之中,其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并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信息化技術,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地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并從多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5).
[2]羅常春.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探析[J].華夏教師,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