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柯毓
摘要:本篇文章通過簡單介紹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及其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從教育學角度和心理學角度對分層教學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給予相關工作者一定的思考和啟發,從而更好地將分層教學應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
關鍵詞:教育學;心理學;分層教學;思考
引言:
隨著我國教學理念的不斷創新,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愈發地強調,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以一個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分層教學法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該種理念的拓展和延續,因此能夠在學生的教學活動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一、分層教學的相關概述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主要就是通過將學生按照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以及綜合預期發展潛力進行分層,并且在分層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教學,以期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從而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最終促進學生在學業和性格上的不斷完善,實現全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最顯著的優點,就在于能夠全面且針對性地覆蓋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由于學生的個體知識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果采取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的差距被進一步地拉大,而分層教學卻能夠把學生進行分類,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而即使是學習基礎很差的學生,也不會受到忽視和差別對待。因此,通過這種全面且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顯著提升,同時也能夠很好地照顧到他們的情緒變化,讓他們能夠受到應有的尊重和平等對待,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斗志。
而對教師來說,通過分層教學能夠讓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地明確,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具針對性和客觀性,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既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群體,同時又不能忽略小部分學生群體,結果卻往往是魚與熊掌都未能兼得。因此,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師不用面臨過大的學習壓力,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學熱情并投入到工作中[1]。
二、教育學和心理學對分層教學的研究
(一)從教育學的角度對分層教學進行研究
分層教學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主要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雖然這個理念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但是隨著現代教育的功利化目的,想要實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并不能為大眾所接受。但是分層教學的出現和引入我國,不得不說是教學理念上的一大轉折。因為分層教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順應人的本性,任何違反人性的行為,都會最終遭到反作用。而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群體進行分類,能夠綜合考慮到他們的年齡、性格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從而實現滲透性地教育,而不是強制性的。因此,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夠將這一教學方法應用好,就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理想效果。
而在應用分層教學法進行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對教學內容進行細細分類,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定位難度,從而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打分,對于能夠快速接受的學生來說,掌握加教材知識點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之上的進一步提升;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循序漸進的引導和不要過分急躁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從教育學來看分層教學,并不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提高學習能力。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分層教學進行研究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分層教學進行研究,主要考察的就是在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法時,學生的心里變化。對于學生而言,最看重的莫不就是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而這一點對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產生的心理變化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學業優秀的學生來說,通過分層教學的方法,能夠讓他們始終保持一個前進的趨勢,因為很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會對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法感到枯燥,對教師需要照顧到多數學生群體,而降低學習難度而感到厭倦。而分層教學法對于他們猶如游戲通關比賽一般,難度是在逐漸遞增的,因此能夠從心理的角度顯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始終保持學習的斗志[2]。而對于學習能力不理想的學生來說,因為會存在一定的自卑和逆反情緒,因此教師在看展教學時難度會非常大,因為這種負面情緒,會一直束縛他們發揮真正的潛能。因此借助分層教學法,能夠讓他們很好地適應學習內容,從而在逐漸找回自信心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從而能夠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模式,最終在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基礎上,更好地找回自我和提升積極的心態。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想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公平公正,顯然一視同仁是不行的。而通過分層教學法,既能夠從教育學的角度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又能夠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他們建立正確思想觀念,從而塑造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王娜.生源多樣化背景下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改進的分層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7(4):66-67.
[2]李朗.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等數學“流動式”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菏澤學院學報,2018,40(0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