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
【摘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從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意識這四個方面,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進行有效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38-02
引言
在小學時期,小學生如果想要學好語文,那么就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指小學生對書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小學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閱讀可以體現出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小學生加強語文閱讀練習,指引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小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閱讀練習,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有效的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才可以保證小學生可以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練習[1]。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興趣的方法主要有三個:講故事、創設情境教學、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理,在課堂上語文老師對學生講故事,可以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指引小學生從故事中進行語文學習。小學生主要都是通過感性思維來進行思考的,因此,語文老師可以創設情境教學,對小學生進行閱讀練習,語文老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和圖片等,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另外,語文老師還可以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小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例如:語文老師在講授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可以開展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討論活動,老師可以讓小學生描述自身的生活,再與課文中小女孩的生活進行對比,然后寫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后感。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們寫的讀后感進行評比,從而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這樣小學生就可以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2.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可以使小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閱讀[2]。例如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前收集有關課文內容的報紙讓小學生進行閱讀,然后讓小學生談談自身的見解。想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首要的是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讓小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閱讀中。
例如:語文老師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時,語文老師可以組織朗誦比賽,讓小學生們對課文中某一段落進行朗誦。在小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要求小學生有感情的進行大聲朗讀,讓小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中作者表達的悲傷之情,然后語文老師可以在課上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小學生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故事視頻,使小學生深入的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想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先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在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后,才可以在閱讀中不再對老師過分的依賴,可以獨自完成閱讀,而且在閱讀中學習語文知識和培養人文素質,為以后的在作文寫作中積累豐富的題材。語文老師需要多指引小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文,查找有關課文的信息,在課前預習中思考問題,總結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的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主要是起到指引的作用,主要還是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語文老師在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后,還需要鼓勵小學生自主選擇課外書籍進行閱讀。語文老師需要指引小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書籍,這樣可以保證小學生可以堅持閱讀,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例如:語文老師可以推薦給小學生合適的書籍,如《一年級的小豌豆》《草房子》等等,這些書籍的故事情節非常有趣,可以激起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主要部分,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激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進行語文閱讀,有效的指引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笑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藝術,2017(06):12-13.
[2]王春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