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翠冬
【摘要】語文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現行小學語文教材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抓好課堂陣地、強化課外閱讀、創新實踐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43-02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在當前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重要意義。
一、抓好課堂陣地,傳授傳統文化知識
語文課堂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45分鐘的課堂時間積極引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知識。首先教師要做到對授課內容的熟稔于心,在課前積極備課,做到有備無患;精心準備教學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重難點進行提前把控,這樣在上課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其次,授課過程中要注意使用多種學習方式,如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集中展示、競賽評比等方式,充分引導學生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深刻性。再次,教師還要做到點撥總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選編,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其間富含關愛他人、誠實守信、禮義道德的內容。小學生因為學齡因素,對一些傳統文化不能完全理解。教師要多做點撥總結,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與傳統文化進行對話。如在教授小學語文的《靜夜思》一詩時,可以把詩歌中所蘊涵的故鄉文化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廣泛搜集古代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時的詩句,看看他們的描寫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似等。并在此基礎上引申類似的有趣故事讓學生課后閱讀。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把詩歌中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家國觀念、國人安土重遷的傳統加以傳達,讓學生感受現在中國幾千年的故土意識。
二、強化課外閱讀,開展經典閱讀活動
語文學習除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這也給傳統文化學習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首先,在學生層面,要鼓勵學生拓展語文課外閱讀,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廣泛地閱讀中國經典著作,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其次,在學校層面,可以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整體教學改革,在小學生開始開展傳統文化經典閱讀與學習活動。可以以現行課標教科書單元人文主題或文體專題閱讀為基礎,增選5篇與單元主題或專題有密切關系的中國經典作品。當然,教研部門、語文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篩選閱讀選文,提高選文質量。同時,還可以將這些中國經典著作通過網絡平臺、微博微信、紙質校本課程讀本、正式出版社出版讀本等途徑呈現給學生。以我校為例,除正常利用好語文教材外,我校還鼓勵學生和家長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我們講了《論語十則》后,我們引導學生以家庭為單位上網搜索關于《論語》及介紹孔子的資料,并作專題研究。同時,在《論語》外,推薦《于丹解讀論語》《孔子的故事》等書目給學生自行閱讀,加深了學生對論語、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認識。
三、創新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個體體驗
傳統文化并不是僵死的知識,它的習得不僅僅來自教師的講授、書中的文字、課堂的學習,還來自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教師可以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千方百計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動起來,以既新奇又接地氣的方式融入新時代語文教育教學的需求??梢岳玫膶嵺`活動有:國學進課堂、詩詞報告會、詩歌朗誦會、書法大家練、戲曲小當家等形式。比如,在國學進課堂中,學校可以安排每周7節語文課,其中一節必須是國學課。低段學生學習《弟子規》《笠翁對韻》,中段的學《唐詩宋詞》《論語》,高段的學《莊子》《史記》《歷代美文選》。再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書法方面的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和偉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培養小學生民族精神的沃土、滋養生命的源泉,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研究的重要問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增強文化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用新的教育觀來指導教育實踐,推動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陳瑞珍.探析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快樂閱讀,2015(18)93.
[2]杜婭.淺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新課程學習,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