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師范生未來都會從事與教育有關的職業,且許多學生都會成為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并推動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新形勢下,我國的教育行業更需要補充高素質的教育人才,師范類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不斷的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以提升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本文對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內涵及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就新形勢下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師范生 實踐能力 培養問題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96-02
師范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每年都會為我國培養大量的教育類人才,但現代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卻令人堪憂,許多學生雖然掌握的教育知識不少,但卻很難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因此,在對師范生進行培養時,應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提高其實踐能力。
一、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內涵及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一)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內涵
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其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能力,其存在于教師的個人經驗中,又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在新教學能力標準中,除教師的個體能力外,還包括另外的五個維度:第一,專業基礎;第二,計劃與準備;第三,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第四,評估與評價;最后,教學管理。每位合格的教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教學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利用起來,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以達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教師教育質量決定著我國的整體教育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推動教育行業的發展與改革。師范生是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其教學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決定著師資質量。學校基本不會為學生提供現場模擬訓練,學生也很少能夠獲得見習機會,加上教師的指導不到位,評價方式太過單一,導致我國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低下。于是,在師范生畢業正式從事教學工作后,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教學技能的提升也會比較緩慢。
二、新形勢下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
(一)教育類課程設置不合理
師范院校所設置的課程一般是由三類組成的,一類為普通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或者通識教育課程;一類為專業課程;還有一類為教育專業課程。在兩類課程中,學科專業課程所占的比例超過70%,兩類課程總共達90%以上,所以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非常少,還不到10%。由于教育類課程的設置不合理,使得我國師范院校設置的學科課程比較多,但實踐性課程卻非常少。
(二)實踐課程教學質量不高
我國師范院校所設置的實踐類課程不多,課時也比較少,加上許多教師和學生都不太重視實踐環節,甚至有的班級不會開展實踐技能培訓活動,使得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雖然通過講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實踐技能的重要性,但其在實踐過程中卻會出現各種狀況。由于實踐效果不理想,所以學生的實踐積極性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三、新形勢下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提高實踐課程教學質量
傳統的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學校和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環節不夠重視,學校安排的實踐教學以實習為主,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少能夠參與到教學實踐中。缺乏實踐平臺和機會,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很難得到鍛煉,其實踐能力自然會比較弱。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師范教學過程,形成連續性的培養模式。讓學生獨立的完成教學設計,通過親身實踐,在實踐和反思中完善自我,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二)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評價
現在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要服務社會,高等師范院校不僅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教育人才,還應為地方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評價,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其在以后的學習中針對性的提升自己,從而促使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學習完專業課程后,讓學生獨立的完成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并在班級內模擬課堂教學,以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其教學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對師范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整個師范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專業的教育知識。同時,要提高實踐課程教學質量,以不同的實踐形式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大滔.新形勢下的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集美大學學報,2016,(5):1-5+12.
[2]王岑.新形勢下師范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現狀與策略[J].時代教育,2016,(23):181.
[3]吳東濤.以分級遞進實習模式培養師范生實踐能力的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5):199-202.
[4]馮舒寧.淺談新形勢下提升美術師范生基本素養的途徑[J].教師,2015,(29):52-53.
作者簡介:
岳烽(1992.10-),女,青海西寧人,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6屆在讀碩士研究生,教育學原理專業,教育管理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