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琴
【摘要】“讀寫繪”是小學為低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新的閱讀課程,上好“讀寫繪”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鑒于此,筆者從多媒體引導學生認識“讀寫繪”、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動手繪制圖片、家庭教育豐富學生“讀寫繪”的內容、作品展示開拓學生“讀寫繪”的眼界四個方面出發,就如何提高小學“讀寫繪”課堂的有效方法,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讀寫繪 多媒體技術 家庭教育 作品展示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82-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學校以及家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課堂已經不再是單純圍繞考試的科目進行授課,更多的是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學校的教學體制也在不斷地完善。為落實全面型人才的發展方案,學校在低年級開設“讀寫繪”的課程,簡單來說就是低年級師生共讀繪本、兒童故事、兒童歌謠、視頻動畫等,之后憑借學生自己的理解將閱讀的內容繪制成圖畫,根據圖畫講述故事。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認識“讀寫繪”
“讀寫繪”是一門新興的小學閱讀課程,因此學生對于“讀寫繪”的授課方式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抓住他們這種好奇心,通過多媒體技術激發其閱讀興趣。在“讀寫繪”的教學過程中“讀”是基礎,但“讀”的載體并不只是局限于書本、圖畫,還有視頻、音頻等,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對“讀”的內容形式做出適當的調整。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認識的文字比較少,并且文字理解能力還沒有很成熟,因此很難獨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根據這一狀況筆者經常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為學生們講述故事。例如用幻燈片制作了“彩色烏鴉”這一故事的大體流程,在播放幻燈片的同時筆者進行故事的講述,學生對此表現的興趣十足;之后培養學生“寫繪”的意識,根據“彩色烏鴉”的故事筆者在網絡中找到了多個優秀的圖畫版本展示給他們,讓其了解“寫繪”的內容形式。在這樣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認識“讀寫繪”,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為其以后獨立完成“讀寫繪”打下基礎。
二、通過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動手繪制圖片
筆者一直倡導小學生應該手、腦、口三者結合來開發智力,同時也將這一理念貫徹到了“讀寫繪”的課堂中。在學生對“讀寫繪”有了一定的認知以后,教師應該逐漸培養其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能夠更好地將手、腦、口三者結合到一起。根據學生讀的故事內容,進行圖畫制作;之后根據圖畫內容重新講述這個故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讀寫繪”的學習和制作。
例如《雨點兒》這篇文章旨在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密切關系。課文內容描述的畫面存在著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在講解完這篇文章之后,筆者會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動手繪制圖片。首先學生閱讀這篇文章,通過自己的閱讀以及教師的講解想象文章內容的畫面;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平時的觀察以及自己的想象將課文的配圖畫在紙上:有的在大雨點和小雨點上畫出人臉表示兩者的對話,有的畫了一整片花海和雨滴,有的畫了一大朵紅花上面落滿了雨滴……他們的創意可謂是五花八門;最后對配圖進行二次創作,每位學生通過自己繪制的配圖聯想一個故事,筆者給出一定的時間組織語言之后讓他們進行講述。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在鞏固課本知識的同時可以動手做出“讀寫繪”,從而提高了其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通過家庭教育豐富學生“讀寫繪”的內容
在“讀寫繪”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育是基礎,它能教會學生什么是“讀寫繪”、怎么做“讀寫繪”,但是教師的能力有限、時間有限,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想讓他們豐富“讀寫繪”的內容,還要通過家庭的教育。每一位家長都有不同的職位,大學教授也好,家庭主婦也好,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閱歷,對待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通過家長的指導學生能夠從不同的側面豐富“讀寫繪”的內容,同時也為課堂的教學增添色彩,因此筆者會在每一學期,留一到兩個“親子讀寫繪”的作業,要求他們與父母一起閱讀、一起畫出故事插圖,并且根據插圖共同完成故事的創作,最后由孩子在課堂中進行內容的講述。
例如在“親子讀寫繪”作業的講解時,由于其內容局限性較小,學生與家長想象的空間變大,因此他們帶來的圖片也是多種多樣:有科學知識類、動植物類、感情表達類……比起學生單獨制作的圖片,親子共同完成的圖片內容要豐富很多;之后根據課下親子共同創造的故事由學生進行講解,他們講解的內容相對之前也會豐富許多,尤其是對于一些科學知識類的內容他們會講解得非常仔細,其他學生也聽得十分認真,這樣一來便能夠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豐富課堂內容。
四、通過作品展示開拓學生“讀寫繪”的眼界
在繪制圖片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局限在自己的思維模式里。想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讓他們多去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但是單單憑借網絡搜集的插圖作品會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產生被動的心理,不去動腦思考而是照搬網絡插圖。根據這一狀況筆者經常將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定期展現在教室的辦報上面,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他們自主創新的意識,而且還能拓寬其他學生的眼界。
例如,在講完“螢火蟲找朋友”這一故事時,筆者會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繪制圖片。在學生創作完之后筆者發現,有幾個學生的作品見解獨到、內容生動,并且在他們講述插圖故事的過程中其他學生都聽得聚精會神,因此筆者將這些圖片展示在教室的板報上。在課下其他學生對其進行細節的欣賞,對一些好的內容進行學習、模仿,并且將它運用到以后的創作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他人優秀作品的同時也開拓了眼界。
綜上所述,在“讀寫繪”的教學過程中“讀”是基礎,“寫繪”是重要的過程和手段,開展有效的“讀寫繪”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憑借多媒體授課、課堂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作品展示等方法提高小學“讀寫繪”課堂的有效性,為其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新華,傅鵑花.“讀寫繪”課程:讓學生的心理更積極[J].中小學管理,2014(11).
[2]王桂玲.小學二年級繪本的讀寫繪一體化教學實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
[3]薛菊.讀寫繪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