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香
摘 要:學困生轉化問題是每一位老師關注的焦點。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地探究方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教學要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多關注學困生的發展,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分析學困的原因,培養良好習慣
本人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認為小學數學中學困生明顯存在以下幾個缺點:一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過關。由于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得比較少,導致個別不自覺的學生鉆空子,經常不完成作業。還有學生本人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課堂上不專心聽講,課后又不寫作業,從而導致了“雙基”不過關。二是學生不會獨立地去解決問題。學困生因基礎太差,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解決問題,導致錯誤頻繁出現。
在實際教學中,我針對學困生存在的問題,采取了以下的改進措施:(1)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應該讓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標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后認真思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細心計算的習慣。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它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們學校每天下午上課前有10分鐘的每日一練,讓學生每天進行計算練習。我在巡視中多關注班上的學困生的演練,如果發現問題,就及時給予指導。如果我發現他進步了,就及時在全班進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
二、用愛心感化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困生不僅基礎太差,而且學習態度還不端正,所以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老師,我們不能放棄每一位學困生。我覺得教師要多關愛學困生,多關注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有空找他們單獨聊一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用我們的愛心鼓舞他們學習的勇氣,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在我的班級中有一位學困生,她的家長是賣牛羊肉的,平時因為攤位太忙,沒時間照顧她,也輔導不了她。每次的數學測驗,她的成績都很差,找家長談話,也不管用。后來我就嘗試著與她主動交流,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找她談心,幫助她解決學習上的困惑。慢慢地,我發現她的書寫進步了,而且正確率也提高了。對于她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
三、利用課堂教學,讓學困生動起來
學困生在課堂上一般是很少主動舉手發言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分層設置問題,選一些簡單的問題指明學困生來回答。即使他們回答錯了也沒關系,我再請優秀學生來糾正,這樣也加深了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平時我講課時就特別關注學困生,盡量降低習題的難度和自己講話的語速。除此以外,我還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創設一系列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好數學非常重要。在講解習題時,我盡可能地采取多種策略來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對比,選出簡單易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教給了他們學習的方法,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開設個別輔導,彌補知識缺陷
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對于學困生,我特別地關注!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對班上的學困生進行輔導,給他們講清計算的算理,然后選幾道典型習題,舉一反三,有效地鞏固了知識。除了組織“師幫生”活動以外,我還在班上積極倡導成立“優幫差”一對一幫扶小組,這幾個小組進行比賽,每周評比一次,看哪個小組的成員進步最快。對于表現好的小組組長,我就適當給予獎勵,還授予他“助人為樂小明星”;對于進步大的學員,我不僅在班上和班群里進行表揚,還給予了獎勵,評他們為“進步小明星”。在我的不斷努力下,班上形成了互幫互學的良好學習風氣。
五、家校共同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我經常通過班群表揚進步的學困生,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通過微信或者電話聯系匯報給家長。對于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我也非常誠懇地和家長進行私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在家校的緊密配合下,孩子很快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進步也很快!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不畏艱險,不斷地去嘗試,就可以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每一位同學都要輕松快樂地學習數學,真正做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