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娟
【摘要】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日漸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一方面,小組合作依托團隊力量,暢享交流表達,共享智慧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形式,輕視內容;注重整體,輕視個體;注重學生,輕視教師;注重獎罰,輕視評價。基于此,提出加強小組合作,注重學生個體,加強教師指導和完善小組合作評價機制。優化小組合作,構建生本課堂。
【關鍵詞】小組合作 缺失 改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50-01
隨著小組合作方式的深入推行,其優勢和弊端愈益顯現。為了更加有效的服務思品學科教學,對其進行深入剖析,希求優化小組合作,構建生本課堂。
一、小組合作的內生優勢
1.依托團隊力量
小組合作讓學生擺脫孤立無援狀態,以團隊作為強大的智囊團。面對討論的問題,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學生個體擺脫恐懼狀態,依靠團隊更加完美的回應教師問題。團隊的存在,讓學生擁有安全的學習氛圍。
2.暢享交流表達
小組合作,可以促使成員自由交流表達。一方面,有限的時間,對于小組內有限成員而言是相對充足的。在時間上,讓每位同學自由交流表達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小組內有限成員,尤其是熟悉的小伙伴構成的小環境,加上小伙伴的鼓勵,為每位成員自由交流表達創設了安全氛圍,使得成員有勇氣自由交流表達。
3.共享智慧成果
小組其構成依據組內異質原則,小組成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別。面對同一個問題,組員依據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分析判斷。在此基礎上,小組成員思想碰撞,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不僅如此,組與組之間分享較為成熟的觀點,將知識學習推向更高層次。小組合作,讓同學們共享智慧成果。
二、小組合作的外衍缺失
正因為小組合作顯而易見的優勢,其正日漸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在長期的摸索過程中,其外衍的缺失逐漸暴露。
1.注重形式,輕視內容
當下,存在如下“小組合作”:簡單的將桌椅擺成小組,課堂上安排數個可有可無的話題給學生,讓其在短暫的時間內自由討論。首先,分組簡單。沒有對班級學生做全面具體了解,按照學生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因此,不能兼顧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其次,問題設置隨意。老師往往從教學節奏考慮,覺得到什么時間段需要一個討論環節。為了所謂的環節,設置一個問題。再次,有限的三五分鐘,對于一個有待解決的真問題顯然是不夠的。最后,通過觀察,各個小組發表的見解雷同。
2.注重整體,輕視個體
基于講臺處視野,課堂是活躍的,小組合作正在進行。但是,其中隱藏了諸多問題。組員討論參與不均衡,愛思考且愛表達的學生占據主導地位。無論是組內討論,還是組間觀點發表,都是少數學生主導。而被動學生,不想爭取表達機會。學差生,主動放棄交流的機會。小組合作,更多關注的是整體,輕視組內各個成員的學習情況。
3.注重學生,輕視自身
小組合作,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其在有限的時間討論。少數教師而言,此刻是課堂上較為輕松的環節。將課堂還給學生,享受片刻的自由。讓學生成為主體,自己走走轉轉即可。或者走進小組,適當提示,推動討論進展。缺乏耐心,觀察小組討論情況。包括哪些成員發表了什么看法,哪些游離于討論之外。同學們討論過程中存在何種問題,需要點撥。而是,在規定時間后,按照流程各組發表意見,而后呈現預設下的參考答案。
4.注重獎罰,輕視評價
為了推動小組參與積極性,教師往往設置看得見的獎罰措施。積極參與課堂的最佳小組,相應獲得獎勵。而相反,最弱的小組則相應的受到懲罰。但是,對于最好和最差的小組,則處于獎懲的真空,也是相對安全地帶。小組合作基于趨利避害,為避開最后一名做消極努力。可見,注重獎懲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推進小組合作建設。
三、小組合作的改進路徑
小組合作利大于弊,興利去弊勢在必行。針對小組合作外衍的缺失,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和探究。筆者認為,在當下大班制教學現狀下,小組合作要想大放異彩,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小組合作建設
小組建設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的效果。首先,科學分組。通過檔案等關鍵信息組建小組。按照組內異質原則,使得組內實現優勢互補和強弱互助,實現小組優勢最大化。其次,建設小組。推選具有公信力的組長,共同為小組命名,取一個響亮的口號。再次,分工與合作。小組合作交流討論,要避免想說就說和簡單綜合。
2.關注學生個體
小組是由每個學生個體構成,要關注到每位學生個體的發展。組長作為小組的組織者,直接關系到學生個體的討論交流。因此,教師要充分指導組長。教會組長組織管理小組,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個體的參與度。需要將更多的機會,給更多的人。讓每位學生既有壓力也有主動性,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發表小組形成的統一觀點。
3.強化教師指導
小組合作,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但并不等同弱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組織小組合作,賦予小組充分的討論時間,創設自由寬松的討論氛圍。另一方面,統攝小組合作。教師需要走近小組,觀察各小組狀態。及時調整和糾正個別小組的不良風氣,使得班級小組合作有序運轉。最后,對各個小組的發言,做有效點撥和升華。通過小組合作,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
4.完善小組合作評價機制
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能夠有效引導和推動小組合作。反之,則阻礙小組合作開展。破除單一的定性評價,改進單一的獎罰方式。首先,小組合作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其次,教師要注重小組整體評價和學生個體評價。最后,有形物質獎勵和無形精神獎勵相結合。總之,小組合作評價機制多樣化,最終推動小組合作正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景升.小組合作在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改革,2011,(2):49
[2]孔凡譯,崔英梅.《課堂教學新方式及其課堂處理技巧》[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