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姿
摘 要:我們都知道,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創新。創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向前發展的原動力。培養社會合格的人才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教育的艱巨重任。在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更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體。創新能力已經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只有一個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肩上最重要的責任。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致力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研究,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人類社會的發展要靠千千萬萬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發明創造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的實現,脫離了教育事業就難以培養出合格的社會有用人才。語文在一個人的學習生涯中絕對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尤其是對小學階段來說,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價值,不僅僅在于語文是母語學科,更重要的是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簡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施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學氛圍的營造
教學環境的優劣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高低,作為教師要十分重視這一問題。當良好的教學氛圍出現后,學生就會興奮,精神狀態處于極度高興時期,他們也就會積極踴躍發言,努力思考,自然在這種輕松、自然、愉悅中,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他們的思維也得到了激活,學習起來就十分有勁頭。反之,教學環境不好,就會出現教師“一言堂”,以教師為主角的現象,學生感到壓抑、煩悶,他們聽課昏昏欲睡、無精打采,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難以調動了。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研究有利學習環境的方法手段,在教學課堂中,力爭營造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和老師的教學都能充分展示出來,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的集中,學生會產生一種愉快感。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有創新的思維,沒有創新的執行力便等于一無所有,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學校的電腦室,讓小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用語文教師編制出來的測試課件來測試學習過的生字、生詞。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創新測試的形式,讓小學生始終能夠感受到一種新鮮感,這樣,小學生便會逐漸喜歡上這種動手操作的模式,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其次也可以讓小學生享受美妙的音樂。語文教師要為小學生營造出一種美妙輕松的學習環境,音樂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小學生在課上和課下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學生課下是非常活躍的,僅僅依靠上課鈴聲讓小學生瞬間轉化到緊張的學習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種游離狀態會嚴重影響到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在正式上課之前為小學生播放一段非常舒緩的輕音樂,利用音樂來幫助小學生調節好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而營造出一種更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是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優良土壤。還可以播放動畫,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小學生對動畫片的喜愛程度可以用癡迷來形容,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穿插一些與小學生要學習的內容相關聯的動畫片,這對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語文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
三、重點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全面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起鍛煉和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始終將“實踐出真知“的教學原則放在重要的位置。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帶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來進行指導,讓小學生真正能夠在語文課堂上享受到樂趣。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實例教學的方式,讓小學生真正投入到課文的角色當中去,進行角色扮演,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了解各種各樣的事情,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來學習各種知識和道理,在觀察與實踐當中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的教學方法是指老師根據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使用的一種具體有效的策略,它決定著教學是否成功,因此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能夠利用好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掌握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更能促使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技能技巧,陶冶學生的品行情操。所以,在教學中每位教師都要考慮和研究教學方法的優化問題,要研究探討專家們所研究出來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他山之石為己用。比如魏書生、寧鴻彬、錢夢龍、于漪等人優秀的教學方法,都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現在的語文教學早已不是傳統單一的語文教學,現在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小學生感受到不同教學方式所帶來的新鮮感。小學生的普遍特點便是好勝心強,語文教師便可以科學地利用這一點,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運用競爭的手段來提高小學生的創作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完《絕句》這首古詩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古詩比賽,讓小學生以“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主題來自己創作詩詞,并且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頒發適當的獎勵。這種方式會激發出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小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詩詞創作當中來,這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五、鼓勵質疑,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對教師的教學或者教材產生疑問的時候,才能迸發出創新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質疑,誘發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對課文的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凡卡》這篇課文時,學生看到信上寫著“鄉下爺爺收”,就產生了疑問:這樣沒有確切地址的信,凡卡的爺爺能收到嗎?我就抓住學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組織小組討論,并鼓勵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找出依據,討論了解爺爺有沒有收到。這樣,學生能逐漸養成“發現問題———主動質疑———討論解決”的習慣,讓質疑成為他們深入思考的引線,極大地誘發了他們用求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創造意識。抓住主題,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各種問題,又可以使問題不至于游離出課文之外,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質疑方式。如教學《山中訪友》這課時,先讓學生根據這篇課文的課題質疑:作者去哪訪友?訪問什么樣的朋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訪問自己的這些朋友的?通過這一系列的質疑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綜上所述,語文教師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生創新力的開發和培養成為了我們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我們必須營造氛圍,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信;誘發其想象,啟迪之思維;培養質疑,鼓勵創新。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是一項長期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本文談的只是一些不夠成熟的做法和體會,不滿足現狀,不斷提高與進步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
(作者單位:貴州省鳳岡縣天橋鎮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