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子
摘 要: 繪本通過圖畫和文字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兼具文學性和藝術性,是引領幼兒成長最貼切的讀物。繪本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還可以給幼兒帶來審美體驗,讓幼兒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其審美能力的發展。綜觀當前幼兒園繪本閱讀中審美缺失的現象,教師應加強對繪本中審美教育元素的解讀,巧妙利用繪本閱讀融入審美教育,讓繪本在幼兒的成長中生發出多種功能與價值。
關鍵詞: 幼兒教育 繪本閱讀活動 審美教育
繪本通過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色彩,塑造出優美的藝術形象作用于幼兒的審美意識,使幼兒在閱讀中不僅關注繪本的故事性,還獲得藝術層面的享受,感受藝術的魅力。正如彭懿所說:“圖畫書是想象力的起點,是一座小小的美術館,又像一個小小的電影院。”繪本不同的風格和形式會呈現不同的審美特征,可以豐富幼兒的視覺體驗,提高其審美感受力[1]。然而,在當前的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普遍重語言輕審美,過于關注繪本中的故事元素,重視語言認知和閱讀技能,忽視繪本中蘊含的審美教育價值,不注意引導幼兒從繪本閱讀中獲得審美體驗,忽略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因此,利用繪本閱讀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應成為幼兒園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途徑。
一、幼兒在繪本閱讀中的審美特質
在閱讀過程中,幼兒會主動關注畫面形象與細節,根據前后畫面之間的聯系理解故事,展開自由想象與創造,伴隨審美心理活動的發生。首先,繪本豐富了幼兒的審美感知。繪本中生動的形象、豐富的色彩極具情感表現性,與幼兒產生情感共鳴,讓幼兒在閱讀與欣賞中充分感知繪本呈現的形象美、畫面美、色彩美、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積極建構自己的審美心理世界。其次,幼兒在審美移情中理解繪本內容。在閱讀繪本時,幼兒會自發地給繪本的畫面形象灌注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思想等投射到文本中,使原本靜止的畫面形象有了生命和情感,于是腦中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審美意象,從而深刻領略繪本的內涵和意義。再次,細節和畫面引發幼兒產生審美想象。優秀的繪本從封面、環襯、扉頁到內容頁都蘊含著豐富的細節和連續動態的畫面,為幼兒提供無窮想象的空間。最后,幼兒在閱讀中產生積極的審美情感。繪本圖畫中極具渲染力的情感和意念,會使幼兒產生某種心理的感動和美好的感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與啟迪。沉浸于繪本閱讀中的幼兒,常常表現出一種全神貫注的投入,完全將自己與繪本融于一體,外部世界置于自身之外,達到忘我的境界。
二、繪本閱讀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選擇符合幼兒審美心理的繪本
首先,關注繪本封面藝術化的設計,引發幼兒的審美注意。好的繪本從裝幀、封面非常講究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在的意蘊美,以獨特新穎的設計、精美的畫面、豐富的內涵吸引幼兒的注意,激起幼兒翻閱的欲望,引發幼兒對繪本最初的審美傾向。如繪本《花婆婆》,封面上淺藍色的天空、蔚藍的海水、綿延起伏的綠色山丘呈現出一幅優美的畫面,書中的女主人身著藍色的裙子、草綠色的斗篷,棕紅色的頭發迎風飄揚……作者巧妙運用色彩營造一種美的意境,使人、景、物在畫面上發生和諧的關聯,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想象力和閱讀興趣。其次,關注繪本內容頁的美術語言,促使幼兒產生審美感知。兒童在閱讀精美的兒童讀物插圖時,正是通過對由插圖的形狀、色彩、光影、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形象的整體把握,對插圖所蘊含的審美元素進行感知的[2]。一部優秀的繪本,通過色彩、線條、造型、構圖的巧妙融合,展現繪本故事內容、風格與意境,讓幼兒獲得視覺上的愉悅,審美情感得以陶冶。再次,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不同幼兒的審美需要。為小班幼兒選擇畫面簡單清晰、主要角色少,形象生動可愛、富有變化,游戲性、互動性較強的繪本。如《好餓的毛毛蟲》,畫面精美、色彩豐富、構圖簡單,以剪貼畫的形式呈現,每個水果上都有一個小洞,更易引起幼兒的注意,非常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為中大班幼兒選擇畫面信息更加豐富,構圖較為飽滿、復雜,有創意和想象空間,風格、類別多樣化的繪本。如《海馬先生》,作者運用彩繪拼貼和透明頁,設計制造出真實、豐富而有趣的海底情境,滿足了大班幼兒喜歡探究、喜歡新奇事物、求知欲望強的特點。
(二)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情境
一是為幼兒創造有美感的閱讀環境。在圖書區,不僅要為幼兒投放種類多樣的優質繪本,還要注重區域的裝飾與布置應富有美感,色彩力求淡雅,形象鮮明生動、富有童趣,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同時,還可以創設繪本主題墻,將繪本內容以藝術形式呈現在墻面上,使幼兒在自主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浸潤。繪本主題墻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或近期開展的繪本閱讀活動定期更換。
二是結合具體的繪本閱讀活動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情境。如配樂繪本課件、故事片段場景、小游戲等。通過設置富有審美色彩的情境巧妙呈現繪本,讓幼兒在其中感知繪本,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藝術想象力和創造性。例如,在繪本《彩虹色的花》教學活動中,選擇與繪本內容匹配的輕音樂《春》作為背景音樂在完整閱讀時播放,隨著音樂響起,幼兒眼前呈現一幅幅繪本畫面,這樣不僅能渲染故事內容氣氛,增強感染力,還能陶冶幼兒的情感,使幼兒在視聽結合的情境中獲得對繪本的理解和美的享受。
三是營造寬松自由的閱讀氛圍。寬松的心理環境充滿信任和支持,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積極的情緒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避免對幼兒提出太多要求和規定,尊重幼兒作為審美主體,理解幼兒的審美偏愛,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和閱讀體驗,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不強迫幼兒接受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在自由自主的閱讀氛圍中,幼兒盡興地與繪本、同伴進行積極的互動與交流,從而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與體驗。
(三)運用審美性的指導策略
繪本蘊含的教育元素是多樣的,而幼兒的審美感知帶有一定的淺表性和局限性,要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繪本的魅力,關鍵在于教師的引領。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繪本中的主題、語言、畫面等要素的審美特征,感受領悟繪本的精髓,有效引導幼兒進行審美性閱讀。
一是注意語言的藝術性。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有感情地講述繪本,給幼兒帶來美的視聽感受。在講述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善于發掘作品中形象化的語言加以強調突出,使幼兒借助繪本語言美的欣賞進一步獲得對作品的認識與理解,如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句式整齊、朗朗上口,有音律美,教師就可以強化朗讀書中的語句,讓幼兒體悟語言美。另一方面,可即興運用一些形容詞,或兒歌、詩歌、散文等富有藝術性的語言描述繪本內容,這樣更能調動幼兒的審美情感,激發幼兒的審美興趣。
二是適宜的問答策略。教師要善于以啟發式的問題引導幼兒關注繪本畫面的色彩、線條、造型、構圖等藝術語言,使幼兒發現繪本的美感和藝術特點,并對幼兒的表達積極給予回應,使之更好地感知理解繪本內容。如在閱讀繪本《彩虹色的花》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當幼兒發現了太陽、彩虹色的花、螞蟻等形象時,教師可繼續追問:“它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它的表情怎樣?它是什么顏色的?這種顏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這樣以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幼兒在對畫面細節的觀察和欣賞中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三是鼓勵幼兒個性化的審美。繪本閱讀應重視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幼兒一起觀察、發現、感受、體驗,不宜追求幼兒對繪本形成統一性的感受和認識,每個人都可以有獨特的視角,有獨特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支持幼兒有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想象,鼓勵幼兒運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大膽表達自己對繪本的感受和理解,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如在《彩虹色的花》中,當讀到小老鼠出現這一頁時,教師可鼓勵幼兒模仿老鼠的表情和姿態,從而使幼兒深刻體會角色的情感,提高審美興趣。
(四)圍繞繪本開展相關的審美活動
兒童的閱讀是一個整體感受和互動過程,是兒童與圖畫書的對話過程,閱讀不應限于閱讀區和規定好的閱讀時間,讓閱讀與兒童其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3]。因此,教師應以繪本為載體,為幼兒提供自由表達與創造的機會,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
一是開展相關拓展延伸活動。繪本閱讀具有整體性的教育功能,教師應研讀繪本中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元素,圍繞繪本主要內容開展延伸拓展活動,如繪本表演游戲、自制繪本、續編仿編繪本故事等。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幼兒的閱讀更加深入和多元化,在與繪本充分互動的過程中更立體地感受整個繪本,進一步理解繪本內容,體會角色情感,有利于維持閱讀熱情,拓寬閱讀視野,提升審美能力。
二是開展相關藝術整合活動。文學、音樂、美術共同構成了幼兒審美教育內容,教師可以挖掘繪本中有價值的審美元素為切入點,將藝術教育與繪本閱讀活動有機整合,相輔相成,共同帶給幼兒美的感受。例如,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色彩明亮、豐富,線條和色彩的排列及簡單幾何圖案的組合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具有裝飾畫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繪本畫面的裝飾美,鼓勵幼兒運用有規律的色彩、線條和圖案進行裝飾畫的創作。又如《小黃和小藍》以撕貼的方式表現點與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視覺沖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撕貼活動續編繪本。總之,繪本蘊含和呈現的藝術元素豐富多樣,只有深入解讀繪本故事,挖掘潛藏于繪本中的藝術元素,才能實現與藝術活動的有機整合。
豐子愷先生曾說:“兒童以藝術的方式看待生活,兒童的世界和藝術的世界是相通的。”具有豐富審美意味的繪本,其中美的畫面、美的語言、美的情感與意境潛移默化地滋養著童心,它理應成為兒童生活中的成長伙伴。因此,教師應深入研析繪本蘊含的藝術特點,探尋其與兒童審美素養發展的融合點,實現繪本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多種功能,讓繪本真正成為兒童完美人格的奠基石。
參考文獻:
[1]方卿.圖畫書:學前兒童通向多元智能閱讀的橋梁[J].中國教育學刊,2010(9):32-33.
[2]朱良,李全華.兒童讀物插圖的功能及審美取向[J].學前教育研究,2009(6):45-47.
[3]虞永平.閱讀是滋養兒童心靈的重要源泉[N].中國教育報,2017-4-2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以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提升教師觀察能力的研究》(課題編號:JCJYC1716zy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