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波
摘 要:慕課的興起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雖然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但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有將慕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機整合,才能讓其煥發新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推動混合模式教學改革、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以及開展人性化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慕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一、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弊端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職能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理論性。但是長期以來,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比較僵化,從而備受詬病,大班授課,出勤率低、低抬頭率低、師生互動少、評價方式滯后、授課內容更新慢、時代性不強、授課效率低且乏味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弊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來看,過于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其特有的意識形態屬性,使其教學模式區別于其他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按照教材體系傳達馬克思主義理論,講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權威不能被質疑,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學內容。這種不對等的師生關系導致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失去了興趣,呈現出話語無力、缺乏主導性等問題。其次,在信息和利益訴求多樣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話語權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大學生獲取信息途徑和輿論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各種形式的話語不斷涌現,很多網絡“潮語”逐漸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領域,而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不能在第一時間給學生進行解疑釋惑和正確引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很大沖擊。最后,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占主導地位的是教師的單向灌輸式教學,師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這種單向灌輸式教學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能被動接受,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論性和趣味性不能有機統一。而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部分還是大班教學,學生規模多在100人以上,使教師與學生互動性大大減少,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二、慕課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慕課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機遇
第一,為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帶來機遇。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和信息傳播的速度和途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慕課為受教育者提供了海量的在線課程,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慕課平臺,大學生可以學習到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慕課平臺,整合世界各地優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開發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建設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使國內外學習者能客觀、真實、全面了解我國意識形態,不斷提高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公信力和認同度。
第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發展。慕課作為新興的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相結合,能有效彌補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不足,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極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與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比,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能夠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不僅運用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更可以開展分組討論,針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逐一解答,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基于慕課的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平臺,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第三,彰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比,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靈活穿插了互評、小測驗、答疑和在線討論等互動環節,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極大調動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慕課通過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某一核心問題分成若干知識點進行全面詳細的講解,通過生動真實的授課小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所學知識從整體上進行宏觀掌握。慕課更能滿足大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相比按部就班的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他們更喜歡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而慕課這種在線視頻學習能為大學生提供學習便利,有助于實現學生的自助式學習。
2、慕課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挑戰
第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帶來沖擊。在傳統教育模式中,西方主要通過文化產品、小規模教育及其他方式滲透其價值觀。隨著慕課時代的來臨,將西方普世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斗爭推向了前臺,從隱形模式轉變為顯性模式。慕課發端于西方,其課程仍以西方高校為主,尤其是人文社科類慕課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所宣傳的普世價值觀和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他們通過高水平的課程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再輔之以免費的教育模式,吸引著全球萬千學子,并逐漸會對我國大學生頭腦產生潛移默化影響,這無疑為西方輸出價值觀和文化滲透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文化沖突,如何分辨取舍,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挑戰。
第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帶來挑戰。首先,在信息時代,獲取知識的通道變得平等而開放,大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可能和教師處在同一水平線,教師不再擁有知識霸權。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框架了然于胸,更要對相關人文社科甚至是理工類知識有廣泛涉獵。其次,慕課作為互聯網的產物,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養。開發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需要教師全方位運用互聯網技術,轉變教學理念,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最后,慕課教學,不再是知識的單向灌輸,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學生的“學”。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學習的主導者轉為知識的引導者。
第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帶來挑戰。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為主體,采用“一對多”的方式,一位教師面臨成百的學生,很難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依托互聯網的慕課,利用大數據能有效緩解師生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但同時,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選課人數較多,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問題逐一解答,會導致選課人數較多,但真正學習完成的人數較少,形成高選課率和低完成率的巨大反差,使慕課教學處于不穩定狀態。
三、以慕課為契機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
慕課的興起及其良好的社會效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也已勢在必行。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從根本上應遵循思政課的性質和教學規律,并不是簡單模仿和照搬慕課模式,而是將有益啟示運用于思政課教學改革實踐,切實提升思政課的凝聚力和實效性。
第一,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慕課之所以受到大學生的廣泛歡迎,是因為慕課充分適應了他們接受信息和獲取知識的習慣,強調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充分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但慕課并不意味著學生完全依賴網絡而取消傳統的課堂教學,慕課教學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單行道,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缺一不可,其核心更是意識形態教育和價值引領,這僅僅靠學生的自覺學習是解決不了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的課堂講授和言傳身教。因而,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不能完全被慕課所取代,而是將新興慕課與傳統課堂優勢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現代化和時代化。近幾年,很多高校開始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使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或混合式教學。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無處不在的移動終端和海量的學習資源,使受教育者和慕課實現了無縫對接。此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實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不是讓二者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線上課堂和傳統課堂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平臺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章節內容、觀看教學視頻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內容形象化。回到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匯報討論,檢查其學習效果。這種翻轉課堂能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并使學生在學習討論過程中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因此,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提高了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形式創新和教學內容時代化有機結合。在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以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為基礎,簡單向學生講解相關社會時政等信息。這種教學模式除了教學內容陳舊,信息量也非常有限,既缺乏與最新人文社科理論成果的聯系,也忽視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心理訴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借助慕課平臺,不斷創新教學形式,也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慕課課程資源的共享性,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通過討論貼、微信等方式和老師進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學生對信息去偽存真,有效整合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慕課平臺資源也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了學習機會,通過共享課程資源,與學生互動討論,能真正達到教學相長。另外,網絡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大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社會動態和時政新聞,能夠及時掌握世情、國情和黨情。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平臺豐富的資源,在師生共享和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能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第三,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性化教學。一方面,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間和空間比較局限,受制于教學班級的人數和固定的授課時間,而在慕課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必通過傳統的班級建制,只要注冊后就能使用慕課進行學習。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可以同時為成千上萬學生提供學習,不再局限于時間和空間,慕課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還是交流互動的平臺。另一方面,根據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比有嚴格要求。但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手不足,教學任務壓力比較大。通過慕課教學模式,能大大節省人力物力。使用慕課平臺,學校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同時使用同一教學內容視頻,并且可以在測驗、討論、考試等環節設置相應分數,在教學視頻中可以穿插相關知識點,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可以少講,讓學生做ppt進行學習匯報,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對其積極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也可以就某些熱點難點進行討論辯論,并不一定完全拘泥于教材,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大學生真正親近思想政治理論課,也能使學習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彭文剛,李娟,基于“慕課”背景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探析[J],社科縱橫2018(4).
[2]周麗莉,蔡亮,“慕課”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
[3]高靜.慕課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啟示[J].高教研究,2016(5).
[4]丁增鋒.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改革探析[J]. 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2).
(作者單位:濱州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