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明
摘 要:對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方式。它可以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學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它還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并使自己逐漸成長。
關鍵詞:反思;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敘事研究、課例研究、案例分析的研究等方式開展教學反思。
一、從教育失誤反思
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都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犯錯并不可怕,而是要在犯錯后能直視自己的錯誤。將自己的“痛”書寫出來不光有事可寫,而且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案例一:失敗后的成功
這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教學內容為《三原色三間色》。課前我覺得備課備得很充分,還編了一首配色兒歌,想象得很美好,但現實卻給了我一個沉重的打擊。沒有任何的情境導入,我直接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新的美術知識。然后板書“三原色三間色”,繼而告訴學生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兩兩相配可以調出橙、綠、紫。經過示范講解后,讓學生拿出水粉工具進行調色。由于只是調色,學生作業完成得很迅速,大多是在紙上涂一個圓就了事了。完成后有些學生在和同桌說話,有些甚至跑下位置,教室亂成一團,我大聲喊安靜,可是學生理都不理我,教室里仍亂糟糟的,我沒辦法,拍著桌子大聲叫安靜,這才慢慢地靜下來。我氣得要命,將幾個出頭者大聲地訓斥了一番,這時快下課了,我配合著音樂教學生念兒歌: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紅、黃、藍,真奇妙!也許是被罵了,學生都懨懨的。
課后我聽到走到外面的同學說,這節課就調幾個顏色還要帶一大袋工具,不好玩,煩死了。我認真思索,教學內容的設計太過單調了,要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在下一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故事導入:在遙遠的國度有一個王國,里面的所有東西都是灰色的,天是灰的,水是灰的,人也是灰的,總之一切都是灰的。有一天有三朵彩云飄過這兒,看到這兒一片灰色的景象,于是決定下點雨,將這兒變成彩色的,它們開始下起雨來,河水變成了藍色,小雨變成了紅色,岸邊的小花也變成了黃色的。真是漂亮啊!我一邊講著一邊看著學生的反應,每位同學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問:可是只有三種顏色的世界還不是特別漂亮,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變出更多的顏色嗎?馬上就有學生想到可以將顏色互相調配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顏色了。這節課的效果比上節課好很多,學生很積極。
這則案例,講述的是我在教學中的真實事件,我通過反思、剖析,把錯誤變成自己的財富,仔細思考教育失誤的起因是什么,我是如何處理的。事后想起,哪種辦法更好些?這樣的反思常常能以小見大,對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教育、教學有著廣泛而普遍的指導。
二、從“命題創作”入手
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演員,又是戲劇批評家。反思成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它們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
案例二:“玩”出來的美術課
游戲符合小學生心智發展規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合作學習能力。《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而我抓住學生好玩的心理,與學生一起“玩”美術。
片斷:“玩”知識點
看著學生的繪畫作品我深深地感到了無力,我覺得已經非常清楚地向學生講授了適合紋樣的定義,但仍有將近半數的學生只是將畫畫在我所提供的圓形、方形等各種圖形中,并沒有改變所畫圖案的形狀以適合我所提供的幾何圖形。而這恰恰是適合紋樣的關鍵所在。左思右想覺得還是要從適合紋樣的定義上找突破點,如何做呢?在我們美術組進行集體備課時我將困惑提了出來,組內兩位教育經驗豐富的老師給我提建議說,你可以運用簡單的一個物體向學生講授圖案適合的這一過程。最后通過討論,我們決定:用一朵簡單的花朵形象放入適合的圓形中,再放入不適合的菱形、方形中,通過對花朵形狀的改變使它適合菱形、方形的這一過程用Flash制作出一個小動畫,以達到清晰、易懂的效果。通過一個多星期的不斷嘗試、更改、再調試,最后終于制作成了一部一分多鐘的簡短、能準確傳達適合紋樣定義的具有美感的小動畫。課堂上學生的視線緊跟著畫面中調皮的粉紅花旅行,在玩的同時了解了適合紋樣的定義,這時老師再用語言來表述適合紋樣的定義,學生全都了解了。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學習,而且學生的作品都完成得非常好。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及時記錄,可以寫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可以寫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機智,可以寫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可以寫一節課下來的“再教設計”。貴在及時,貴在堅持,這樣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參考文獻:
[1]陳勝.小學美術課改革的反思與展望[J].才智,2014.
[2]徐燕.小學美術課堂“現狀”的反思[J].美術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