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數學學科性質應用情境教學法來達到有效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并且對數學問題有一個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能夠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往往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顯得枯燥乏味。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及思維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種枯燥的教學氛圍中很容易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同時以教材為基礎合理地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以此達到貼合小學生心理需求,增加數學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一、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在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首先了解學生的特點和愛好,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小學生通常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很容易對一些新鮮的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推動下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懸念式的教學情境,通過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導他們對問題答案進行探究。在創設懸念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原則:一是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以數學教學內容為情境創設的基礎;二是要符合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規律,懸念難度不要過大。
例如在學習除法知識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能夠被3整除的數字的特征,就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式教學場景。首先,筆者向學生發起挑戰,讓學生隨意報出一個整數,并且無論這個數字多大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出這個數字能否被3整除。一開始很多學生表示不信,在他們看來,是要通過計算才能知道一個數字是否可以被3整除的。于是我讓學生開始報出數字,有學生報出364,我立刻回答不能被3整除,又有學生報出621,我直接回答可以被3整除。連續回答了幾個數字以后,我讓學生用筆算的方式來驗證我的答案,學生發現我的答案全部正確以后紛紛生出強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為什么1秒之內我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此時懸念創設已經成功激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課堂教學也可以隨之開始了。
二、貼近生活,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大到一座高樓大廈的修建,小到逛街買菜,都會運用到數學知識。小學數學難度低,且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數學教學,還能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更好地聯系到一起,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讓小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教學。
例如,筆者在教學克與千克這部分內容時,就創設了逛超市這個生活情境,首先讓學生知道通過稱重可以讓我們知道物體的重量。隨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電子秤,1千克的袋裝洗衣粉以及500克的食鹽兩袋,先讓學生用手感受一下它們各自的重量,隨后用電子秤對兩種物品分別進行稱重,同時向學生講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由于我們在超市購物時很多商品都標明了重量,因此筆者就在課堂上了利用稱重的環節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數量關系,從而使得本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三、體驗游戲,發揮寓教于樂的作用
小學生天性貪玩好動,往往會對一些游戲活動有著豐富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來創設游戲式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數學學習。在創設游戲式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合理掌控游戲難度,并且要將數學因素融入游戲中,才能保證游戲教學情境作用的有效發揮。
例如,筆者為了加深小學生對圖形的認知,就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了一個自己動手搭建圖形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利用提前準備好的道具,自己將其搭建組合成為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等圖形,并嘗試在搭建的過程中說出圖形的特點。學生在參與搭建游戲時,頭腦中已經有了基礎的圖形模型,之后再通過游戲操作的方式將這些模型具體搭建出來,從而為他們接下來的圖形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將小學生的游戲熱情更好激發出來,我們還可以將一些競爭因素融入游戲中來,比如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和其他同學比一比誰拼得更快更好,如此一來,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必然會達到大幅的提升。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必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質量。當然,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故事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情境的認可程度,參與到情境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陳雪玲.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學周刊,2017(17):122-123.
[2]閆嶸倫.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的意義及策略[J].學周刊,2017(3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