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摘 要: 法治意識是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維度。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之一的法治意識對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意義重大。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素養有利于法治社會的建設,法治意識素養對于現代社會、對于公民及本課程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在高中政治課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法治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 法治意識 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課程
要培養青少年的法治意識素養,必須加強法治教育。“當前,在學校課程設置上,法治教育仍然是屬于德育教育的領域”[1]。高中政治課是培養法治意識素養的基地。在高中政治課的學習中,學生了解法治的內容;獲得用法治思維看待事物的能力;進行法治促進社會和諧安定,人民生活和美的情感陶冶,樹立法治觀念。可見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加強法治意識的培育,有利于發展學生面對未來現實競爭的素養。因此,必須在高中政治新課標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各方面加強提升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
一、高中政治新課標明確了培養法治意識素養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充分發揮各學科課程教學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各學科基于學科本質凝練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新課標明確了培養法治意識素養的課程目標。新修訂的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表現,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要素。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法治意識,就是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新修訂的課程目標具體闡明了具有法治意識素養的學生應該做到: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明確建設社會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擁有法治使人共享尊嚴,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2]。
在高中政治新課標中明確培養法治意識素養的課程目標,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確立航標,有利于指明教師教學的努力方向,對教學設計具有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
二、更新了體現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教學內容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在高中政治新課標中已經更新培養法治意識素養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新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結構表如下:
從上面兩個表格對比可以看到:為了貫徹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高中政治新課標把“法治”明確表示出來放在必修三中,把原本的《政治生活》變成《政治與法治》,而且把原本作為選修課程之一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識》變成選擇性必修課程中的《法律與生活》及增設了選修課程《法官與律師》。《政治與法治》講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內容,在《法律與生活》中講述“民事權利與義務”、“家庭與婚姻”、“就業與創業”及“社會爭議解決”,《法官與律師》講述“法官的職責”、“審判程序”、“律師的職責”及“辯護和代理”。這些內容都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法治思維和用法、護法能力,發展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法治意識素養。
三、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教育
在傳統教育環境下,教材被認為是唯一依據和標準,實施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新課程實施中,人們認識到教材與教師的關系不應該是僵化的被實施者與實施者的關系,而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教材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學生道德成長的向導和美德的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開發教材,對教學進行分析與設計,靈活運用教材,根據現實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調整,適當拓展知識點,使教材活化活用。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改革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滲透法治意識的教育與培養。
1.構建以議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引發學生對法治的思考。
在高中政治新課標中,課程內容部分都附有教學提示,建議每個內容可圍繞議題展開探究學習。議題式教學的提示是把握主導、主線的關鍵抓手[3]。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形成以議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首先是教師展示議題,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梳理問題,接著是學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動,最后由老師展示評論、點撥。構建以議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求啟發學生的思維,聯系時事政治。比如說學習高中政治人教版的“政治生活”關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內容,教師可以先展示本節課的議題是“政府應如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然后展示我國城市流光溢彩的畫面的圖片,引起學生的驚嘆。這時候老師提出問題:如果你在家每天晚上都看到這么美的夜景,是否太亮了?你還會喜歡這種景象嗎?學生沉默。此時老師適時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該工程的負責人,面對各方對城市亮化的意見和爭議,你將如何決策?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發散思維,體會政府決策的過程,認識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形式,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養成為社會事務出謀劃策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
2.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法治的理解。
高中政治新課標在實施建議部分提出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在課堂中設計活動,要求強調教育與當代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參與實際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從而感受法治的實踐與發展。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人教版的“政治生活”關于政府部門的職能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若干個政府部門(教育局、環保局、財政局、民政局等),把學生分組,組成不同的部門,自由討論自己部門是負責什么的,工作的意義是什么,然后派代表發言,最后老師進行對政府的職能進行梳理和總結。用活動的方式活躍學生對政府的職能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政府在社會各方面建設的職責,在學生心中構建“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形象。另外,邀請法官等專業法律人士進入課堂中為學生做講座,以及在課堂內組織學生對于一些經典案例、熱門案例,或者社會焦點法律問題進行模擬、辯論等活動都是有效促進法治教育的手段。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動教材知識,多設計一些活動活化學生對法治的理解,在具體的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法治的興趣,生成法治意識。
3.優化案例或者材料,通過分析探討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高中政治新課標要求優化案例,采用情境創設的綜合性教學形式。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從生活中來,圍繞學生生活來組織,也將對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的使用,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多展示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與材料,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4]。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生活”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教師應以熱門的案例或新穎的材料為教學媒介,展示案例,組織學生分析探討,形成師生雙向互動,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發現法律問題的能力、培養分析法律問題的思維和鍛煉解決法律的能力,引起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的積極性。
4.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法治意識的滲透。
高中政治新課標要求走出教室,邁出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活動型學科課程不僅包括課堂活動,還包括實踐活動[5]。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思想性,必須輔之以必要的活動才能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解。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體現了高中政治新課標實施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倡導。培養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不僅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堂外也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與法治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加強法治意識的培育。
(1)觀看憲法宣誓儀式,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6]。
為了增強宣誓者的法律意識,凝聚法律共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我國確立了憲法宣誓制度。以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為前提,組織學生觀看憲法宣誓儀式,是培養學生樹立法治思維,提升學生的法律崇尚感,使學生樹立法治意識的有效途徑。
(2)利用升國旗儀式和多種形式的模擬實踐活動使學生樹立法治觀念。
升國旗儀式是中小學校的一項常規教育活動內容。升國旗儀式是學校進行法治意識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可以在關于法律的節日利用升國旗儀式,在國旗下開展與法治相關的各種專題活動。學校可以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開展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相關法律條文的學習活動,以此引導中學生樹立合法消費、合法維權的意識,培養法治意識學科核心素養。另外,開展多種形式的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法治意識,這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例如,開展“模擬政協”的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政治參與體驗,積累經驗。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也可作為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措施。在教學中選取一些適宜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的內容,例如以“公民參與立法的意義與途徑知多少”為課題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調查可以圍繞自己生活的小區進行[7],走訪小區的居民,了解具體的情況,從而知道周邊的人對法治知識的認知狀況,以反思自身。學生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實際應用法治意識的內容以加深對法治意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法治內容的興趣和效果。
四、結語
從目前看,高中政治課程在提升學生法治意識素養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政治課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素養提升的時候必須注意的是符合現代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切都要以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及理解能力方面為基礎進行,尤其要貼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程度;在授課時應結合創新的原則,使得法治的提升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于法治的興趣,使得課堂形式更加新穎,更加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中,從而激發活力;在課堂學習是一個方面,更應當將法治意識的學習從課堂之上延展,讓學生不僅擁有法治意識,而且在關鍵時刻靠著法治意識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薛健.增強青少年法治意識不能僅靠灌輸[N].人民日報,2016-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打造素養導向的活動型學科課程——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組負責人韓震、朱明光[J].基礎教育課程,2018(Z1):46-50.
[4]蘇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5]邱斌.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01):54-56,60.
[6]梁發祥.高中“政治生活”課程教學中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7]沈英.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