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 要:物理知識有很強的理論性、邏輯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吃力。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精彩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物理教學;課堂教學;誘導;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0-0090-01
物理知識抽象、復雜,學生在課上能聽懂授課內容,但等到思考實際問題時卻無從下手,久而久之使得他們產生了畏懼物理學習的心理。要讓學生擺脫不良情緒,教師要注意教學模式的選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融入課堂,快樂學習。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誘思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誘思交融,提升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利用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當學生的知識量還不足以解決問題時,教師就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學而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發(fā)電機”時,教師先提出最早是奧斯特發(fā)現(xiàn)在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并提出:既然電流能夠產生磁場,那么能否逆向思考一下,磁場能不能產生電流呢?要怎樣才能產生?由于學生還沒有相關的知識,因此產生了學習的期待。這時教師拿出自己制作的發(fā)電機,把小燈泡接在了發(fā)電機的兩端,然后轉動手柄,小燈泡發(fā)光了。學生確信有電流流過了小燈泡,可是只看到教師在轉動手柄,對發(fā)電機的內部沒有更多的了解。這時教師把發(fā)電機拆分了,向學生介紹發(fā)電機的各部分構造——磁鐵、金屬盤。當轉動手柄時,學生清晰地發(fā)現(xiàn)金屬盤在磁場中旋轉,這時小燈泡就會發(fā)光,當停止轉動手柄時,小燈泡就會熄滅。看著發(fā)電機的結構,學生開始積極思考、探究,提出觀點:金屬盤切割磁場就能形成電流。最后教師讓學生敘述磁場要如何才能產生電流,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產生了高漲的求知欲望。在教師的誘思下,學生努力思考、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精彩的課堂教學。
二、誘思交融,樹立合作意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然后再進行誘思,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形成思維碰撞,使學生學會聽取他人的見解,并加以甄別,為己所用,這對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使他們投入到合作氛圍中進行愉快學習,完美構建精彩課堂。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分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并要求設計相關的實驗進行驗證。學生和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尋找實驗的方法。小組成員提出可能與哪些量有關,其他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期間教師可深入到各個小組中,適時地對學生提出的偏離驗證實驗的想法進行誘思,最終大家確定了與滑動摩擦力可能有關的物理量。教師可針對這些物理量分別設計相應的驗證實驗,但學生在設計實驗時發(fā)現(xiàn)相關量比較多,不知道如何下手進行驗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們想到在討論一個物理量時,可以讓其他量不變,再看結果是否對滑動摩擦力有影響。
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任務引領下進行積極思考、討論,產生質疑和探究,引發(fā)思維的有效碰撞,再加上教師的誘思,加深了學生學習的深度。
三、誘思交融,激活思維認知
要想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深刻的認知,教師可以采用誘思的方式,為學生設計認知沖突,使學生在沖突心理下產生學習的熱情,激勵學生探索,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氣體的壓強”時,教師先給學生進行了一個實驗:教師先把剪掉一半、有嘴部分的可樂瓶子拿給學生看,然后拿出一個乒乓球,問學生:如果把球放在瓶口下沿,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學生對于這個情況很熟悉:自然會掉下去。結果當教師把乒乓球剛放好,手離開的同時球也掉了下去。這時教師問學生:如果從瓶口吹氣,那么乒乓球會怎樣運動呢?學生提出會向下飛去。這時教師進行實際操作,結果球真的被吹飛了。教師重新把乒乓球放到了可樂瓶子的貼近瓶口處,又問學生:如果從瓶口吹氣的話,乒乓球會怎樣?學生脫口而出:球會掉下去。教師先用手把球固定在瓶口處,然后開始從瓶口吹氣,一會再把拿球的手放開。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球竟然在瓶口處不停地轉動,就是沒有掉下來的趨勢。這個場景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期待,紛紛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這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因為氣體在流動,導致球周圍的壓強減小,是大氣把球壓在了瓶口處。
教師利用誘思,為學生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積極性,使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探尋。正是認知沖突,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誘思交融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構建精彩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溫權順.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7(24).
[2]劉莉改.初中物理導學案中問題的有效設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