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煌??
摘 要:初中數學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培養創新能力,但是近幾年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在學習中設置閱讀理解題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學習中針對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出現的現狀進行分析,并詳細講述“四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四要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教育的作用,隨著社會的變革,教育實現新科課標的變革,教育在變革過程中,對初中數學進行大的改變,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閱讀理解題目,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做好引導者,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從四要出發,培養思維創新能力。
一、 初中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概述
(一) 現狀分析
初中數學知識是基礎知識,也是最重要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重要知識點,才能提升成績與思維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老師講的知識,老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嚴重影響學生的自我閱讀理解能力,出現錯題現象。
學生對于出現的題目理解能力比較低,如果出現二次函數以及象限等知識的結合,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將會出現頭疼狀態,被題目的各種條件繞暈,影響判斷力,忽略正確的提示,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在讀懂題目的時候浪費的時間比較多,影響后邊做題的進度,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二) 閱讀理解能力重要性
數學學習中也需要進行閱讀理解,這在數學學習中是必備的能力,學生擁有好的閱讀能力能夠提升學習成績,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成績,并且開拓思維能力,同時正確理解問題,掌握重要信息,節省時間。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閱讀理解能力的鍛煉,老師作為引路人,完成指導工作,督促學生不斷練習,提升成績。
二、 閱讀理解能力中“四要”的培養
(一) 要仔細閱讀題目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監督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對數學題目仔細研讀,找到重點,逐句領悟重點知識,或者是老師按照課本中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練習,不斷練習,在分析題目中找到關鍵詞語或者重點句子。在學習數學中平方差的公式中,需要明白定義公式所包含的意思,才能將其帶入到題目中完成閱讀,比如給出一個正方形,將其分割成兩個不相等的長方形以及一個小的正方形,使用平方差的形式將兩個長方形的面積表示出來。此題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研究圖中的結構組成部分,同時將長方形以及小正方形的長寬用a、b表示出來,在思考研讀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明白此題目中涉及的知識,同時明白題目中的平方差指的意思是什么,從而進行計算。
一般情況中,題目中所給的條件都是有用的,是比較明顯的,能夠立馬看出來,來解答相關題目,但是會出現隱藏的條件,學生需要自己挖掘,理解題目中出現的關鍵字詞,同時注意舍棄迷惑的多余條件。比如小紅的家距離學校有1500米,小紅使用每分鐘80m的速度從家往學校走,五分鐘之后她的媽媽發現她的課本忘記帶,使用每分鐘180m的速度追趕小紅,在中途追到了小紅,請問媽媽追上小紅用了多久?針對于此種題目,學生應該在研讀題目之后明白題目中給的已知條件以及需要回答的問題,同時注意,舍棄題目中多余的條件,本題中所存在的隱形條件是小紅走的路程與媽媽走的路程一樣,所以,學生在細讀過程中找到關鍵的條件便能解決出現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要深入思考
老師在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能只在表層研究問題,需要深入了解知識與題目,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從而掌握學生的難點,同時引導學生在基礎理解的過程中擴展思考,盡可能聯系出現的知識點,從條件中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中想條件。比如在證明題中,根據圖中給出的條件,圓O上有三個點,分別是A、B、C,AD是三角形ABC的高,AE是圓的直徑,證明:AB·AC=AE·AD。
圖1
針對于此題,學生需要仔細閱讀并理解題目中講明的條件,在驗證過程中,明白三角形ADC與三角形ADB是直角三角形,AE是直徑,引申到畫輔助線來完成證明,連接BE線,最后證明AB、AC、AE、AD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便能解答出答案。針對于此種證明題,需要學生深入思考,運用所學知識點引申思考,觀察題目以及圖形的特征,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升成績,善于思考,解決出現的問題。
(三) 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對于題目的相關認知展示出來,老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充分肯定,同時老師將某些問題在課堂中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課上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念,或者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形成學習的氛圍。學生在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需要整理思路,同時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此種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老師針對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重新進行探討,在探討、講述過程中開拓思維,讓學生輪流講解不同思路所產生的過程,并講清楚使用方法的原因,老師在學生交接的過程中做出適當的提醒,對于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并讓學生探討錯誤出現的原因,使用正確的方式完成練習,便于學生發散思維,鍛煉口語能力,創新解題思路,同時在解題過程中理解能力提升,利于自身的發展。
(四) 要勤加練習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一遍兩遍的學習并不能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好的學習成績建立在大量的練習過程中,從看、說、思三個方面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結合練的過程。數學知識比較多,容易出現混淆的狀況,學生需要勤于練習,對于一種題型反復練習,保證不會遺漏知識點,尤其是對于概念性的東西,更加需要練習,防止出現錯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引導準備,講解完知識點,準備大量的相關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并做好強化聯系的準備,將各種知識點綜合,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儲備。針對看圖創設情境的題目,老師在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不能使用一成不變的題型,需要變換多種題型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在練習過程中需要做好充足的時間準備,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題目,有利于思維的拓展,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并大膽設想新的解題思路,在解題過程中練就高水平的閱讀理解能力,迅速判斷題目中出現的條件信息。學生經過大量的練習之后,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思考,并且掌握使用的知識點,在規定時間中完成解題,思維能力已經擴展,在解題過程中不會出現困難,針對題目中隱藏的條件,能夠在較短時間中挖掘出來,解題速度提升。老師可以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對于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實現精煉,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題型的選擇從簡單到難,能夠深入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快提升,做好適當引導,讓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變化,提升自信心。
三、 結束語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所掌握的閱讀理解能力并非在短時間內擁有,需要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提升,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實際情況做出分析,實現針對性教學,同時借鑒其他科目中鍛煉閱讀理解能力使用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實現科學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提升學生成績,打好數學基礎,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連.初中生數學課堂合作應用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1).
[2]穆玉秀.基于任務型教學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研究[J].考試周刊,2017(A0).
[3]鄧芳.淺談初中階段“快樂數學”的實踐應用[J].數理化學習,2014(04).
作者簡介:
張和煌,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