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深受教育者的重視和關注。小學數學應用題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與數學知識的掌握有一定關系,也對學生今后數學思維培養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了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小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和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教學;應用題;數學教學;策略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數學應用題是供學生進行練習而用,所以將應用題教學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很不利。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改變了教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但對于應用題的教學,還需要改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思維和方法,以提高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技巧,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解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因此,探討和研究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一、 應用題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
小學數學應用題大多采用文字進行敘述,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對于文字理解方面的能力很有限,這就致使小學生感覺應用題很難,漸漸的小學生就對應用題失去了興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對此,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小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然后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由此才能使小學生積極投入到應用題教學中,提高學習效果。要想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其中有效措施之一是,將小學生熟悉的事物與應用題相結合,比如在教授與“打折和原價”有關的問題時,可以這樣提出問題:“明明和媽媽去商店買玩具車,由于商店做促銷活動,當日所有玩具車一律打8折,明明花了80元買了一輛玩具車,如果按照原價,明明應花多少錢?”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題中的數量關系與邏輯關系理順。指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圖形和文字組合的示意圖,將各種數量關系直觀地體現出來,以此可以降低應用題的難度。圖文相結合也是激發小學生對應用題教學的興趣途徑之一,使小學生很容易理解應用題中的題意,由此可增加小學生的信心,從而也會使小學生的解題思維更加活躍,這無疑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應用題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往往以教材為主進行應用題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很大差距,學生雖然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卻不能將其靈活運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提高小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創設與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應用題轉換為具體生動的生活場景,提高學生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價值的認識,由此也可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進而提高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提升應用題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授與“比例”有關的應用題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如下教學情境:上課時,教師可按照不同比例,提前沖好兩杯奶粉水讓學生品嘗,之后問學生兩杯奶粉水的味道有何不同,其中一名學生回答,“奶粉味兒太濃,奶粉放多了。”另一名學生則說:“奶粉味兒太淡,幾乎感覺不到放了奶粉。”這時教師將話題引到“比例”的主題上,“哪位同學回答一下,水和奶粉以怎樣的比例調制才能使牛奶的口感最佳?”如此小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比例為1∶4最佳,有的說比例為1∶10比較好,最后教師給出答案,按照有關標準以1∶8的比例為最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設置應用題:“一杯150克的白開水,應放入多少奶粉為宜?”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應用題的計算。以此種方法進行應用題的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很快掌握數學理論知識,而且也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應用題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小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 運用圖表進行應用題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邏輯思維還未成熟,對于數學應用題文字的理解能力還不強,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借助圖表或操作活動將其轉化為具體形象,以幫助小學生理解應用題的題意,理順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然后以此為基礎,逐漸引導小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總結,使小學生了解和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首先要利用畫圖、畫表格、圖文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應用題的解答。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當應用題中的文字表述比較難以理解時,要引導小學生畫出線段圖,幫助小學生理解題意,通過直觀的方法和動手操作,理清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下面這道應用題:某農場養了18只母雞,26只公雞,公雞比母雞多幾只?這是一道與“求兩數相差多少”有關的應用題。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白紙條代表母雞數,以其他顏色紙條代表公雞數,將其一一對應,對比兩者哪個多,將不對應的部分拿掉,數數看是多少。再指導學生畫出圖表,上行為母雞數,下行為公雞數,分別用三角形和小方塊表示,將其一一對應,然后引導學生,把公雞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與母雞數量相對應,另一部分則為多出部分,讓學生說出多出部分是多少,這一部分就是公雞比母雞多出的數量,因此,這道題可用減法計算。通過親自操作、比較分析,應用題中較大數與較小數之間的關系很直觀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由此使學生理解為何用減法進行計算,以此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四、 結語
為了跟上教改的步伐,在進行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和創新應用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實際運用知識能力,以便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全壽.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5(09):168-169.
[2]劉友紅.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5):63-64.
[3]潘小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淺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8):123-124.
作者簡介:
徐生斌,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