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以生為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倡導的新的學習模式。這種新的學習模式既體現了以生為本的原則,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
觀,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發展,詮釋新課改的內涵,體現新課改的價值,實現高效數學課堂。基于此,以生為本,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就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實現新課標的要求。
一、以生為本,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只有親自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獲得豐富的感性認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學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大小比較”,在講到兩個負數如何比較大小時,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經過短暫的思考后,有的學生運用數軸比較兩個負數大小,發現兩個負數中越大的數離原點的距離越近,有的學生發現兩個負數相反數越大的負數反而越
小,還有的學生發現絕對值越大的負數反而越小……學生通過自主動腦學習,激活思維,竟然有這么多科學的發現,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教師順勢指出:同學們的發現都對,但可以歸為一種。一席話再次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他們又投入到自主學習中,經過認真的思考,學生一致認為這三種都可以歸為運用絕對值進行比較: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這樣的知識結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他們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像數學家那樣發現規律,這一積極的感情因素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學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這些更多的知識僅靠教師的講解遠遠不夠,更多的還需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逐步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埋好伏筆。
二、以生為本,構建合作學習課堂
新課標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開辟了教育教學的新時代,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盡情展現才華的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不同的方法頻頻撞擊迸發出絢麗多彩的思維的火花,達到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目的。像在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絕對值”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絕對值的性質。小組成員開始分工與合作地學習,有的學生做記錄、有的學生發表見解等,極大地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激烈的討論中有的組通過舉例發現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有的組發現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還有的組發現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通過各小組不同的發現,教師最后和學生一起歸納出絕對值的性質。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并且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親密融洽的關系,為課堂教學渲染了一種良好的感情氛圍。由于小組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的,使得每組的優秀生帶動后進生更好地學習,鞏固雙基,提高班級整體成績。
三、以生為本,構建探究課堂
數學本身的科學性決定探究是數學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數學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在學生的探究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像在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中,按照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猜想—驗證—結論”。教師先讓學生大膽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為多少度?學生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猜想為180度。接著教師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驗證猜想。有的學生通過運用量角器度量驗證;有的則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驗證;還有的學生運用輔助線驗證……通過學生的種種驗證終于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這樣的探究活動使學生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拓寬發展空間。
總之,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的建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林仁沖.落實師生“雙主”地位 打造高效數學課堂[J].上海中學數學,2017(11).
[2]楊生根.新課改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6(9).
注:本文系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全國重點科研課題“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課題批準號:ZHE1029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