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學龍
摘 要:如今寄宿學校越來越普遍,在寄宿學校中,學生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成績。但寄宿學校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需要相關學校與教師提供相應的安全教育服務。從培養教師安全意識、加強學生自我保護及實施相關安全工作等三方面探究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安全教育服務實踐。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安全教育;安全服務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在進入寄宿制學校時,常常會因為一些矛盾或口角與同學發生爭執,這是寄宿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之一;此外,在農村寄宿學校中,由于學校處于人群居住區,附近的居民也會對學生的安全形成一定的隱患;再次,在農村寄宿學校中,由于學校衛生條件及教學設備的不足,所以還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及消防隱患。因此,需要學校及教師對以上問題加以重視,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服務,降低學生的安全隱患。
一、培養教師安全意識
為降低學生的安全隱患,首先就需要培養教師的安全意識,讓教師在學生寄宿過程中,及時發現相應的安全隱患,進而采取補救措施,或當學生發生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對學生進行保護,以免發生更大的安全問題。
學校相關教師應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辦法及緊急急救措施,并向校內所有教師進行安全培訓,培養教師的安全意識,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避免讓學生之間發生打架斗毆的事件。在晚間休息時,讓相關教師不定時進行查宿,尋找學校周邊是否具有不安全的情況發生,觀察學生是否在宿舍內休息,當遇到危機狀況時,要及時聯絡警衛室,尋求幫助。在遇到火災或自然災害時,需要讓教師懂得如何保護學生免受傷害,培養教師的救援意識及學習救護方法,讓教師在遇到危機狀況時,能夠為學生提供幫助。此外,還可讓教師將這種救援意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如何進行自救,這樣才能降低安全危害。
二、加強學生自我保護
在學生寄宿過程中,學校及教師還需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在遇到危險時,首先能夠及時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要過于英雄主義。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定期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身邊都有哪些安全隱患,并了解如何在遇到危險時進行自我救助。
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在遇到火災時,相應的急救措施,如在火勢不可控的情況下,需要學生冷靜自處,采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的方式,有條件的情況下還需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免濃煙進入口鼻之中,影響呼吸;在無法逃生的情況下,可以向外扔出其他物件,提醒救援人員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在火勢較小的情況下,如果進行滅火,首先要分析火災發生的原因,不能盲目地使用水進行滅火,以免遇到漏電引起的火災或燃油引起的火災時,會使火勢蔓延得更快;還需教會學生不同滅火器的使用規范,讓學生在運用滅火器進行滅火時能夠快速滅火,以免耽誤滅火的最佳時機等等。除火災之外,還需讓學生注意學校附近居民的情況,提高學生的警覺意識,讓學生在察覺到安全隱患時,及時向老師匯報。
三、實施相關安全工作
在寄宿制學校中,還需進行相關的安全工作,杜絕潛在的安全隱患。其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應加強學校的硬件設施,配備齊全相應的消防設備,設置警衛人員,能夠在學生發生危險時及時救助;其次,應建立相應的安全教育服務領導小組,定期向學生宣傳自救措施,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第三,應從上至下形成領導監察制度,由校長、教務處、年級組、班主任之間逐層進行監察,實施相應的安全防范教育;第四,需要不定期進行實際安全演練,讓學生在演練過程中懂得保護自己的正確方式;第五,要落實相應的管理制度,每晚都需配備至少兩名值班教師,在不同時間內進行巡查,包括宿舍內部的巡查,也包括校園周邊情況的巡查;第六,在樓道及室外安裝監控設備,并將監控連接到警衛室,讓警衛人員輪流觀察監控中的視頻,以便在遇到危機狀況時能夠及時出現,并解除危險;第七,需要配備相應的醫務室,當學生在寄宿過程中生病時能夠及時提供救助;第八,學校的飲食安全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監察,每日的菜單需要提交給食品監察小組,防止引起學生食物中毒。
總之,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安全教育服務實踐中,需要學校培養教師的安全意識,讓教師在學生寄宿過程中,及時發現相應的安全隱患,進而進行補救措施,或當學生發生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對學生進行保護,以免發生更大的安全問題;同時也需要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在遇到危險時,首先能夠及時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要過于英雄主義,在教學過程中,定期向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身邊都有哪些安全隱患,并了解在遇到危險時如何進行自我救助;在實施相關的安全工作時,要從各個方面全面考慮,如購買消防設施、建立監察小組、配備監控系統、建立醫務室、食品安全監察小組等。如此才能在學生寄宿過程中,降低學生的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徐煒然,田曉.小組工作方法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安全教育服務中的實踐研究:以龍陵縣大埡口小學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8(3):20.
[2]董世華.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