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初中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缺乏英語原料,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能創造真正的語言環境,教師往往用脫離語境的教學來傳授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能進行語言交際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應用
在新課程下,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語境法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消除因缺乏語言環境而產生的恐懼情緒,從而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模擬表演,在所創設的情景中學習
談話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這是針對情景而言的,當在談話中情景消失時,談話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現實生活情景轉化為課堂,但是他們卻能模擬真實情景,創造出一個個貼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的內容。例如,當學生進入教師辦公室進行對話時,學生可以模擬對話場景的表現:一邊用敲桌子的方式來模仿敲門聲,一邊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在這之后就呈遞上作業本,說:“這是我的練習本?!边@種表現是簡單而現實的,學生會非常感興趣,而且還會全身心投入,做到舉止生動,這樣對內容的理解就變得輕松很多了。還有在相互介紹的學習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從外地讀書然后轉學到這里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歡迎他,問一些關于他個人信息的問題,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你從哪來,讓學生回答所有的問題。這些對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對話的內容,生動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極大地激發他們內心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對話內容的理解。
二、精心設計教學介紹,積極營造英語語言環境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溝通需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精心設計的課堂介紹,創造良好的語言情境,能使學生做到剛剛開始上課,興致就隨之而來。例如在學有關生日的課文時,上課前我們準備了幾張生日賀卡和一張生日蛋糕的圖片,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日的日常生活環境。然后以此為基礎問“Where were you born?” “You were born on some day. The day is called birthday.”“When is your birthday?”全班同學都對此很感興趣,然后再唱“生日快樂”的英文歌曲。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學生不僅不會覺得困難,還會覺得學習英語很有意思。當然,優秀的課堂介紹不能全部都是一樣的,更不是隨意地作改動,只有根據不同內容的課文設計不同的課堂介紹,才會讓學生經常接觸到新的內容,逐漸發展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表現在教學課堂上,同時也表現在課外中。例如,教師可以設置“英語時間”,要求學生某一固定時間段只能應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生不懂的地方可以通過英語字典或其他方式求助理解。開設英文墻報,提高他們的編纂能力;表演英語短劇,提高會話能力;舉辦英語書法比賽,提高寫作能力。通過活動,提高了學生應用英語的機會,大大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競爭心,對于提升英語教學成效有著積極影響。
三、利用多媒體或其他教學手段,創設視覺情景,喚起學生的視聽感受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景的模擬表現,往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無法實現,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錄音、視頻、投影、幻燈片等視聽教學手段,生動再現了時間和空間的對話,使視聽組合,這符合中學生好奇、有趣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他們建立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自覺、更有興趣。比如:雨景在教室很難重現,那就可以讓學生聽著預錄的雨的聲音,先體驗下雨的場景,然后再學習關于雨的對話內容,學生都會很感興趣。學生有意識地積極練習,并充分暴露自己的才華,在相互評價中展現自己。
初中學生的表現和模仿能力很強,運用這一特點,以行動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快速認識和理解教科書的內容,學生可以在課本上執行課文內容,如閱讀、表演等角色,使真實情況再現。另一方面,如果文本內容與日常生活有關,它可以模擬現實生活,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執行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來實現教學目的。例如,當學習與購物相關的文本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銷售人員和客戶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個人意識到語言的狀況,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學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技巧,同時更是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于實踐探索,創設出各種有利于英語教學的情景。適當地運用情景教學法,使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全面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彭聯國.試論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3):165.
[2]葉肖君.論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功能[J].蘭州學刊,2007(S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