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璽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更多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成了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們自主學習,通過學生分組,各小組成員間不斷討論和自主研究,進行學習的分工合作,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學習積極性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鍛煉中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革創新,全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區別于傳統的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的模式,老師由“講解者”轉變為“引導者”。以課本為中心,拋出幾個經典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的探討,成員間相互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從多個角度來學習歷史。這一教學模式的興起,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當中,往往是通過老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進行妥善的處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全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進行一些改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提出對初中歷史教學起著一定的改善作用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專業知識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模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小組教學模式更加具有趣味性。相比之下,初中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更加傾向于在歷史教學課堂上采用小組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歷史的教學方式中具有巨大的教學優勢。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實例
小組合作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過程,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每個成員共同合作來完成小組目標。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對知識的掌握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時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就起著很大作用,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對歷史知識掌握好的學生能夠幫助對歷史知識掌握差的學生,在幫助其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過程中也能夠加強自身的知識鞏固,實現雙贏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1]。
1.小組合作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下面我們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在某一個學校的小組合作歷史教學模式當中,將一個班級分成3個小組,同時運作,在分組的過程中安排了1~2名對歷史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領導小組的學習。這一小組長的設置對小組合作模式有著很大作用,在小組合作當中,組長能夠起領導作用。組長通過老師任命來管理小組其他成員,讓其他成員能夠按時按量地完成老師任務或者小組任務,使得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有效進行。讓組長去帶動全體組員的學習,讓小組成員共同思考。
2.小組合作應用案例中反映出的問題
我們通過實際的應用發現,在小組學習的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一個小組當中存在著一些渾水摸魚的學生,他們對需要完成的小組任務視而不見,對往往需要共同完成的小組任務不參與。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往往只需要小組完成教師安排的小組任務即可。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小組當中也只有幾個學生在認真聽講。對一些不參與小組合作過程的學生來講,不認真對待小組的任務,久而久之,會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對于這一類學生,教師需要想辦法調動其學習興趣,使其參與進小組合作當中,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如何合理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初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往往不如高中學生。初中學生剛剛從自由開放的小學過渡過來,還難以適應學習緊張而且管制嚴格的中學教學。而對歷史教學,初中階段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是幫助其開始了解國家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時段,所以初中時期的歷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時期的歷史教學中就需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2]。小組教學模式的應用就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改革新起點,要想合理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需要在應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徹底的全面的了解,將學生合理分配,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同時在應用小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時刻細致的了解,并及時改正錯誤的小組學習方式來幫助其對初中歷史的學習。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初中生的自主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可以參與到小組學習討論和分享環節中,將自己獨有的情感、思想和認知巧妙結合在一起,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創新的小組合作模式可以在歷史教學的課堂上帶動教學氣氛,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紅霞.把課堂還給學生: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6(20).
[2]陳昌白.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J].求知導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