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文慧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本領在于使學生愛上你所教的學科。”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興趣;教學
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基于對地理學科的愛好,經常翻閱專業期刊,從中學到了許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好的教學方法,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漸漸懂得了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學地理首先必須抓好兩條腿——課本和地圖冊。就好比人走路一樣,缺少哪一條腿都不行。其次,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可見,興趣是學生勤奮學習和發展智能的直接動力,是發明創造的直接源泉。
興趣屬于非智力因素,地理教師如何調動這一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呢?本人做了這一方面的嘗試。
一、研讀課標,深鉆教材,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求知欲
課標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對合格公民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必須從最基礎的、最簡單的基本知識開始,讓學生感到這門學科并不難,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我能行”的理念在學生心中扎根。有了這樣的思考后,我在課堂上重點講解教材中屬于常識性的地理知識,然后以同桌之間“比一比,看誰棒”的方式,讓學生牢牢掌握,使他們初步懂得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講“地形和地勢”這兩個概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深刻,我從字面上先讓學生解釋:“地”,廣義上可理解成“地球”,狹義上可理解成“地面”,結合起來可概括為“地球表面”,“形”指的是形態,也就是“物體的形狀”,它是靜態的;而“勢”指的是“趨勢”,是發展變化的,是動態的,是一個具體的“動”的過程。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接著聯系后面的教材內容:五種地形種類——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亞洲的地勢特點是中高周低,而歐洲的地勢特點是北、中、南明顯不同的三部分,具體來說,北部和南部都為山地,中部是平原。接著又讓學生翻看“地理圖冊”,因為是彩圖,根據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原理,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地形類型,所以,先告訴學生不同顏色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出具體的地形類型名稱,他們自然而然地就知道哪里高、哪里低了。最后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同學們在上下學的路上、在野外,隨時都能感受到:有的地方比較高,騎車上坡時就要費點勁;有的地方比較低,騎車速度會明顯加快。這樣的教學設計,從利用教學資源的角度看,課本與地理圖冊同時并用,體現了學科特點,培養了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從學習過程看,通過對“生活”的思考啟發得到感悟進而理解教材,最后聯系生活實例驗證教材,非常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我認為,這就做到了靈活使用教材,而不是讓教材牽著“教師的鼻子”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時,大腦在不停地轉動、思考、想象,所以思維得到了訓練,為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同時,通過地圖教學,激發了地理學習的興趣。
二、采用多種方式(播放歌曲、編“順口溜”、猜謎語、做游戲等)制造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學中樂、樂中學”
歌曲是大多數地理教師最為熟悉、最常用的一種情境教學方法,即通過歌曲的旋律、節奏,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形”時,播放《歌唱祖國》歌曲導入,學生邊欣賞歌曲、邊思考中國地形種類及名稱,很輕松地進入學習探究之中。在學習“亞洲”一節時,播放《亞洲雄風》,學生在這種雄壯豪邁的歌曲情境中,感受亞洲,創造了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中國的疆域”導入新課時,我說出“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二分它居北,東西二分它在東”。讓學生猜謎語回答出:“謎底是中國的地理位置。”并根據初一學過的地理知識做出合理的解釋,上課伊始就調動起了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在學習了“我國的四至點”后,接著讓學生識記:“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踩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學生很快就記住了,下一個環節就是在地圖上找出具體的名稱并有意識地記憶地圖,學生很愿意配合我的指揮。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域時,需要識記的地名很多,我采用猜謎語巧記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比如:上海——根據所在位置特點編出“船出長江口”的謎語;上海的簡稱“滬”——根據字的形成組合編出“水上人家”的謎語;天津——兩個字分開考慮字意編出“銀河渡口”的謎語;圓規畫雞蛋——結合圖形、諧音想象出“太原”這個地名等等,課堂上先給出學生謎語,然后思考謎底是什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對知識的牢固掌握。在講“大洲和大洋”時,我讓學生玩開火車,找7個學生各代表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7個大洲,4個學生各代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同學任意點大洲或大洋的名稱,被點到的學生必須完整地答出自己所代表地方的半球位置、面積大小,并在半球地圖上準確指出,如答錯了就懲罰,答對了就鼓勵,學生興致很高。所有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轉變傳統的“教教材”的習慣,是對“用教材教”的一點嘗試。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興趣能使學生在成功和歡樂中充滿信心地學習,而更重要的是,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