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珠
摘 要:做好體育工作的關鍵是樹立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觀,鍛煉并培養起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通過文獻研究,梳理體育核心素養基本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核心素養觀;闡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從而進一步探討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核心素養;培養
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加強義務教育階段體育學科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一、體育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
目前體育學科關于“體育核心素養”有以下幾種研究觀點:張瑩副教授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的教育核心素養的概念和發展目標,結合“終身教育”的思想,認為體育核心素養應該包括具備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系統掌握1~2個體育技能,能夠樹立體育健康意識、體育精神和體育價值觀等[1]。梁志國老師以體育課程、體育活動的目的為基礎,提出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三個部分[2]。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老師依據研究核心素養的共同指標等四個方面,從三個維度建構了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體育情感與品德、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3]。
本文將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核心素養概括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運動能力包含:發展體能、運動技能和身體認知;健康行為包含:身體健康、積極心態和良好適應;體育品德包含:體育道德、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主要通過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格三方面來完成,以促進學生體能發展、運動技能發展、運動文化發展、健康教育發展。
二、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1.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指人參加運動和訓練所具備的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體育教育的一個直接目的是發展學生運動能力,通過發展學生基本體能使學生獲得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基本保證。在發展學生體能過程中,要主抓基礎體能項目的發展,主要是耐力、速度和力量的發展,還要包含協調性和靈活性等的發展。
2.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指人們為了增強體質和維持身心健康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營養、運動等。在體育核心素養中,健康行為并不是直接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而要從三個維度進行認識,包括身體健康、積極心態和社會適應。學生通過體育項目活動可以直接提高身體健康指標、發展積極自信心態和搭建團隊協作的人際交往關系,同時通過體育課堂的理論知識教授,可以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健康觀念。
3.體育品德
體育核心素養的體育品德包含體育道德、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其中,體育道德是指學生參與運動過程中的所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體育品格主要是指在參與運動過程中不服輸、堅持等可貴意識;體育精神指參與運動過程中個人或集體展現出來的一種整體面貌,包括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等。
三、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1.重視一線體育教師的主體培訓
一線體育教師對體育核心素養缺乏統一認識,甚至存在部分體育教師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重視,對如何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更是缺乏系統的知識。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一是要強化體育教師的思想認識,把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作為體育與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二是要加強校與校、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學習,讓典型案例發揮引導作用;三是要引導一線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與科研結合,尋找出愈加符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培養途徑。
2.強化體育教學課堂的載體建設
培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是體育課堂,初中每周三節課,小學生每周四節課,課堂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培育的成效。提高并保障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有賴于體育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工作。學校體育組可以通過教研討論,結合教學大綱編寫一些簡單的、適用于各校學情的體育核心素養教材,結合水平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進行德育滲透。
3.完善實施核心素養培養的配套政策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單靠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研組不夠,還需要學校乃至地區教育部門的配套政策。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制訂并出臺相應的保障體育核心素養實施制度,包括體育教師培訓政策、體育核心素養課程開發政策、人才培養激勵政策等,將大大推動體育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深入推進,降低培養成本。
4.建立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聯動機制
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可貴的體育品德,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教育引導、學校重視程度和引導方式,還需要學生家庭成員的監督、引導和幫助。父母是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對象,如果父母能夠自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營造家庭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對于提升孩子體育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瑩.教育“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0):173-176.
[2]梁志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途徑與方法[J].體育時空,2016(11):60.
[3]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