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成
摘 要:公司法律法規結構的重要支撐力是法條。制定完善而又合理的法條制度是一個公司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實現穩定規律性運行的必要條件。法律不但是一個公司活動的種種情況的制約,而且也是在內部支持公司的結構,這也就是法條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規范性、自動性和強制性是公司法條所必備的性質,也是一個公司能夠正常運行工作的基礎。一方面體現公司的正規發展與運行,另一方面說明公司運行的具體性質。本文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為切入點進行探索。
關鍵詞:公司法;實踐;公司章程;非貨幣財產
1 關于公司法的概述
我國的公司法有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具有過于濃重的計劃經濟氛圍與國企息息相關的公司法,始于1992年。同時,國外的一些良好的經驗背景往往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這在多個領域都十分適用,同樣也包括公司法的制定領域。在當時,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在這個時期,剛好是在《公司法》修改活動期間,經過歐美國家先進的法官律師、經營者、學者的多方努力,終于,在2006年1月1日頒布了新的公司法。頒布的新公司法也立即生效,這也就是第二個階段。新的公司法不負眾望,不但將舊的公司法進行改進與修改,同時形成一個嶄新的公司訴訟體系。新公司法填補了多方面的空缺,這些空缺是舊的公司法所沒有涉及到的,比如,新的公司法所增加的關聯交易、股東知情權、臨時股東會議召集請求和召集權、累計投票權、紅利分配請求權等等,同時,這些權利都是西方國家早已經普及的權利。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顯示了我國與西方國家在公司法上面的差距還是存在的。同時,這些公司法的改變不但對公司法法人的治理結構進行更深一步的完善,更加注重保障職工權益,而且對于公司債權人和股東之間也建立了適當的利益保障機制,同時保障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的最大利益,將股份轉讓的執行程序進行細化,使其更加高效有序的進行。然而,這些公司法的修訂改變等等都只是在法條上,也就是所謂的法條的公司法。面對現如今公司的訴訟案件急劇上升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是在實行新公司法出現的,所以,想要體現公司的價值,就要在多方面都注意并且將新公司法的價值從不同方面與層次體現出來,想要更好的體現,就勢必要進行對新公司法的遵守與實踐的使用。
2 公司章程的重大作用
公司章程的作用和地位在以前的舊公司法中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面對新的形勢,其在新公司法中的重要作用十分突出,這要求人們進一步提高對公司章程的地位以及作用的了解以及重視。對于以往的一些個別現象,例如一些公司只是照搬公司法,公司章程甚至成為了一紙空文;還有一些公司注冊登記機關提供一些章程模板給一些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好的制定公司章程的股東,這樣制定出來的公司章程,不但沒有很好的結合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而且也得不到眾人的認同以至于最終成為無用品,同時其實際的地位和作用就被踐踏,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如今,公司法的地位在不斷提升的同時,公司章程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并且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自治作用,對公司的實踐管理產生重大作用。
公司章程對于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體現在公司法第11條中,這些約束力,是公司法賦予的,因此我們還需要注意,對于多種主體的約束力相比較之下是不是同時起作用的。在公司法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答案是否定的。這就說明,在公司法中,公司章程對不同主體的約束力是不同的,或者說在時間和程度上是不一樣的。公司的章程對于公司的約束力來說,是從公司成立之日就開始的,這就從另一個方面意味著公司的章程不能對正在設立中的公司起到約束力,這是由于在公司的章程中,找不到關于公司設立中的有關事項。公司的章程中對于股東權利的約束就與對公司的權利的約束也有區別,比如在約束時間來看,對于股東權利的約束力的產生時間不在公司成立之時,而是應該在公司登記之前就按照章程的規定履行完成,這是在公司法第26條中的規定。同時,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和發起人來說,在他們制定出章程之后應該立即接受約束,這也就是說,對于股東權利的約束力產生于公司成立之前,章程制定完成之后。最后,由于公司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開始任職后選拔人才,同時選拔監事,所以,監事被公司章程約束始于就任職務之處,當期開始就任,同時開始履行自己的監督職責。
3 法條與實踐中的公司資本
一個公司的公司資本的穩定與維持是一個公司長久發展的基礎。面對這一問題,新出臺的公司法做了更加詳細的規定。例如,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是一項爭議較大的資本,這與貨幣和實物、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等不同,雖然也是股東的出資方式。在長期的實踐中,對于上面提到的“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其中符合其規定的非貨幣財產包含較多。
就目前而言,一般情況下,公司章程確定的價值高于該財產的實際價值,這就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非貨幣財產出資的一個普遍問題。當出資人及其他股東承擔連帶繳納責任時,也就是在公司法第31條規定中的非貨幣財產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但這只是公司法中的規定,在長期的實踐中,在公司法的適用中,對于公司章程中所規定的價額和實際價額之間的比較是很難確定的,也就是說很難確定是否低于或者高于。這種現象也主要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法院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進行評估價值的情況。當股東認為出資人沒有履行出資義務的時,也就是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在公司成立時沒有對非貨幣財產進行評估,公司和其他股東在公司成立之后認為是高估的。這時法院是可以評估是否高估。第二,法院也無法做出評估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股東自己也沒有在成立前進行評估,也就是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值與章程所定價額并不明確時。以上這兩種情況,都是對于這種界定條款模棱兩可的局面,因此,想要改變,想要進步,想要公司股東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公司自身改變,及時評估,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法律體系的加持。
4 股東抽逃出資與股東權的行使
公司的財產以及資金不能被股東占用以及支配,公司法中同時明確規定了股東在公司成立后不得抽逃出資。所謂抽逃出資,就是指股東在暗處撤回已經繳過的出資,但是其出資的記錄以及數額不變,也就是一種違法欺詐行為。在抽逃出資中包含抽逃注冊資本以及股東資本。兩種抽逃出資都會侵害公司的利益,其中比較重大,影響更深的就是抽逃注冊資本,這不僅侵害公司利益,而且還對第三方有威脅,損害其利益。由此可見,抽逃出資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即使法條做了明確規定,但在實踐中,卻難以斷定股東的行為。一些股東行為的復雜性以及隱蔽性使得調查以及舉證等等都舉步維艱,甚至導致無法設定案件,進而導致犯罪界限難以認定。這種種原因導致在實踐中的多方面的復雜性,所以說,對于立法機關而言,任務十分艱巨,這是需要長期的總結經驗教訓,長期實踐才能做出更加充分的限定。公司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就是從此而來。
5 總結
制定完善而又合理的法條制度是一個公司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實現規律性運行的必要條件。本文闡述了公司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公司章程的重大作用,論述了法條與實踐中的公司資本、探討了股東抽逃出資與股東權的行使,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指導和
幫助。
參考文獻
[1]劉俊海.公司法修改應著力創新[J].法學,2004.7.
[2]甘培忠.公司法適用中若干疑難爭點條款的忖度與把握[J].法律適用,2011.8.
[3]王保樹.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J].清華大學法學院學報,2006.6.
[4]宋曉明,張勇健,杜軍.《關于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 定(三)》的理解與適用[J].人民司法,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