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芳
【摘要】當前,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富有“應試”的意味,內容和形式單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文化學習興趣,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然而,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由于高考壓力、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使得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重視不足,富于功利性的課堂教育,嚴重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初衷。本文立足教學實踐經驗,探索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途徑。
一、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
(一)傳統文化的教育富有“應試”的意味
新課程改革明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將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于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打造文化強國具有積極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高考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往往富有“應試”的味道,教師對課本教材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等的教學,重點在于記憶,而不是理解和融會貫通。這種應試化的傳統文化教育,會影響學生對傳統文化探索和深度學習的樂趣,最終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傳統文化的教育過于單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過于單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單一,二是形式單一。首先,在內容上,高中語文教師滲透的傳統文化教育,僅僅是依據課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詩詞等,沒有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補充,更沒有延伸課外的文化教育內容,導致傳統文化內容教育單一,難以實現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在形式上,高中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改革創新力度不足,依然延續傳統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足,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最終影響了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開放的社會環境,使得外來文化的沖擊成為影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讓祖國的接班人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注傳統文化,并主動承擔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二)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明,擁有很多優秀的傳統美德、文化精神,對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改變當前文化浮躁的社會現象,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對學生情感、認知以及語言等形成很好的影響,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立足語文課本,深入解讀傳統文化
語文課本是對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一般而言,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諸多的教育研究學者精心挑選,并科學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等進行編排。因此,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都是具有較高文化價值的、優秀的作品。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立足語文課本,深入解讀文章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意義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在文言文《師說》的教學中,對文本的學習,不僅在于中心論點、寫法等,還要強調學生對“尊師重道”內涵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深入解讀文本的內涵,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質。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針對傳統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形式單一的教學現狀,現代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逐字逐句講解,然后學生死記硬背的教育現狀,不斷改革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探索傳統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信息手段,結合多媒體、微視頻等教學手段,通過教學視頻、圖片、背景音樂等的融入,創設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李白《將進酒》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編曲進行課堂表演的形式,直觀展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將傳統文化教育與生活有機整合起來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落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立足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例如一些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等,教師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拉近傳統節日與生活的距離,實現傳統文化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同時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崇尚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日的現象,達到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結合時代發展需要,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文化自信,提升學生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 胡凌.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 訊·D 刊(學術刊),2015(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