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主體間性理論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小組合作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模式。如何建立活動小組、進行多元評價、把握活動形式對英語對話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組合作;活動小組;多元評價;活動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9-05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主體間性理論視域下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實踐研究”(XJK016CZXX069)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卿莉萍(1977—),女,湖南省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王家河小學教研主任,高級教師,本科。
在小學英語對話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這一塊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反思,以下是我的幾點感受。
一、建立活動小組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
一般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小組,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成績、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小組,也就是說小組合作要實行捆綁制。
1. 分好小組
首先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全班選出第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分別放在各組擔任正組長,然后再選出第二批優秀的學生放在各組擔任副組長。同時選出班級中成績最落后的相應學生分在各組,并安排其坐在組長旁邊。其余剩余學生依此類推。
2. 明確任務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用很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
3. 小組變化
合作小組不僅僅是單純的4~6人的捆綁式組合,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活動任務靈活調整,如小組與小組可以合并成一個大組,各小組成員之間互換位置,等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可以不斷地給學生帶來新鮮、驚喜和刺激。
如有一次我的學生在 “My new friend” 這樣一個創編對話活動中,學生該如何用這兩個功能句“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America\ Canada.”展開對話呢?我們班的學生本來就分成了三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成了三個小組,于是我讓每個大組分別代表一個不同的國家,然后代表不同國家的小組相互交換一位成員,這樣通過改變他們所坐的位置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他們的對話也由此展開。
二、進行多元評價是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既強調個人能力,也強調團隊合作。因此,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合理評價,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設計了兩張學習登記表,具體由組長負責監督和填寫,其標準如下。
每學完一個單元,我會要求班干部對每個組的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并在以下表格中填好相應數據,然后我根據此表在班上對小組及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三、把握活動形式是實現快樂學習的手段
1. 任務型
小組內各成員一般各有所長,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的對話操練、角色扮演、命題、情景發言、自編故事、對話、開展調查問卷、改編歌曲、chant、評價他人等時,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和啟發,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全面提高英語素質。
比如,在操練過去式詞組對話句型時,各組學生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任意在PK圖中抽取了三組:第一組上臺表演的小組他們安排了一名學生擔任老師的角色:“Lets play games.”組員回答:“Oh! Great.”然后這位小老師開始發指令,學生邊聽邊做,每位同學都用不同的動作詮釋對這些短語的理解。第二組的表演就頗富創意,首先一位學生上臺說: “I need a model. Who can do it?”其他組員爭先恐后地說: “I want to be a model.” “OK! I say and you do. I can take a photo for you. You, please go swimming. Kacha, Oh, youre so cool. you, please...”照完相后,這位學生拿著照片一一詢問: “Who went swimming?” “Its me. I went swimming.”……第三組的學生表現又不一樣,他們首先用肢體語言分別表示今天所做的事,接下來,其中一個學生走過來說:“The next day.”另一個孩子也跟著走過來說: “Im a reporter. Can you tell me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一作答。從這三組的表演來看,第一組的學生停留在表面詞組的理解和表達上,而后面兩組的學生就創設了一個真實的語言情境,不但很好地表達了自己對過去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大家體會到了學習過去式的樂趣。
2. 競賽型
小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好辦法。因此,我經常開展如下活動: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背誦對話、PK賽、單詞合作拼寫比賽、自編chant比賽等等。只有學生個體之間有效合作才能取得小組競爭的勝利,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的精神。
3. 游戲型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會變傻。)游戲教學的實質是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充滿趣味性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樂”的作用。
如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1—10的數字時,我將學生們帶到操場進行一對多的“Walk in numbers”的活動操練:要求學生們根據教室所坐的位置站成三個圈,每一個圈由一到兩名組員站在中間負責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有趣的對話由此產生。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為了讓學生放松玩樂才安排游戲,歸根結底,任何游戲都必須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否則就失去了游戲教學的意義。
四、落實注意事項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
(1)活動開展前教師必須做到指令簡潔,特別是開展一個新類型的活動時,教師一定要采用ICQ檢測學生的理解度。
(2)活動開展中教師必須做到四處走動,及時發現并協助組長解決小組中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事件,同時檢測他們的學習任務是否按規定完成。
(3)Show Time時教師必須做到紀律嚴明。第一,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紀律最好的、最先完成教師任務的有優先上臺表演權,小組紀律不好的取消該組回答問題的權利甚至上臺表演的機會;第二,自制一張PK圖,將所有小組序號做成小花反貼在圖片上,隨意抽取兩組進行PK,并提出PK規則。這樣能讓所有學生在自由操練時全力以赴,不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對話課堂教學中是充滿創意和激情的過程,它解放了我們的學生,為我們的學生創設了自由思想和自由選擇的空間。正如專家們所預言的那樣,只有那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蘇燕娟.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小組
合作學習”[J].新課程學習(中旬刊),
2014(4):90-91.
[2]李大慶,徐用球.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
學中的“合作學習”[J].延邊教育學
院學報,2008(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