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琴
摘 要:STEM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全新的教育范式,以培養綜合人才為目標理論。小學教學中,運用STEM教育理念,靈活運用各學科知識,構建生活化課堂值得探討。就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STEM理論,打造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幾點體會進行簡單論述,以期與大家共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STEM教育理論;生活化課堂;主要策略
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的統稱。新形勢下,STEM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方向。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用STEM教育,將數學知識置于生活情境中,再用問題驅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STEM教育理念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其融入小學數學課堂,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自己感興趣、與生活相關的項目,從主動參與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和經歷數學發展的過程,讓數學課堂更具有生機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加生活化。下面,就如何運用STEM教育理念,構建生活化課堂,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STEM教育理念下教學內容生活化
STEM教育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是基于生活的課堂,應解決基于生活的實際問題,是以提出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為主要內容和宗旨的課堂。為此,STEM教育理念下的數學課堂,首先教學內容要生活化。
如“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對于“負數”的概念的引入,教師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從孩子們熟悉的天氣預報入手,給學生呈現哈爾濱、南京、北京、三亞等地的某一天的天氣情況,通過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引出問題:三亞的零上20°C和哈爾濱的零下20°C的區別在哪兒?我們怎樣記數“零上20°C和零下20°C?”從溫度計的讀數到記數,引出“-20°C”的前面有“-”的就是“負數”,“-20°C”在零刻度以下,因此,負數比0小,反之,正數比0大。這樣,在生活化的情境問題中,負數的概念不攻自破,情境助力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在“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的例題、練習也應生活化。如學生了解了零上溫度為“正”,零下溫度為“負”后,教師給出例題,給出生活情境,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記錄,如高出海平面用“+”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表示,給出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的地形圖,那么珠穆朗瑪峰“+8848.4 m”,吐魯番盆地“-155 m”。練習時再給出水沸騰的溫度、水結冰的溫度等的生活化問題,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這些問題的融入,也滲透了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內容,突出了STEM的跨學科的培養要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STEM教育理念下教學過程生活化
STEM教育理念下,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師教學應考慮學生的基礎,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培養反思能力。
如“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首先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如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基本掌握了自然數、小數和分數,負數對他們而言是全新的概念,為此,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對“負數”的學習興趣,不妨從自然數和分數的復習入手,讓學生回顧自己知道的“數”,然后給出一些數,包含負數,開展“火眼金睛”游戲,讓學生快速辨認出哪些是自然數,哪些是小數,哪些是分數,哪些是我們沒見過的數,繼而提出問題:諸如“-20”“-8”等,這些又是什么數呢?這樣的教學,顯然從基礎入手,從興趣入手,促學生“溫故而知新”。
STEM理念下,教師要巧設問題和活動,以問引思、以動促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如教學“升和毫升”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以“升”和“毫升”做單位的物品;教學“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圓柱、圓錐、球、正方體、長方體,找一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讓學生走進生活,體會生活中數學處處都在的真諦。
三、STEM教育理念下教學方法生活化
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是改變課堂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改變教學方法,改善學習環境,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和發展的氛圍。
STEM理念下,教師應在方法上下大力氣,如用平實的生活語言進行教學,改變數學概念、數學知識的抽象和乏味,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如“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教師可以先創設情境,如汽車燈、手電筒發出的光的情境,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光的特點,從而指出像汽車、手電筒發出的光,有一個端點,光線可以向另一個方向延長,這樣的光線就是“射線”,這不僅生動、形象,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方法生活化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基礎,同時也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如“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在課堂之初,或者通過溫度的認識,了解了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之后,教師可以開展“我發 我反 我反反反”的游戲,教師說出“向東走5 m,記為+5 m”,學生快速做出回應“向西走5 m,記為-5 m”……這個游戲,與學習內容息息相關,改變了枯燥講解、被動練習的方式,為數學的學習和訓練增加了樂趣,促進學生快樂學習,樂在其中。
STEM教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這個理論在西方國家已經發展成熟。在新世紀的經濟競爭中,學好數學,也要關注全科綜合發展,全面提升素質。數學教師應站在學生發展和成長需要的角度,研究STEM教育理念的內涵,把握其價值,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工作中,讓數學課堂綻放光彩、關注發展,為社會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迎春.面向STEM的創新課程創設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2).
[2]吳英莎.例談用STEM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湖北教育(科學課),2018(1).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