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露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以其獨有的優勢受到眾多教師的青睞。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設置小組任務和小組激勵機制等方式,為傳統的小學數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以讓學引思的方式,讓學生在協作中樂享數學魅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21世紀對合作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只有懂合作、會合作、善合作的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基于此,就需要小學教師轉變觀念,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以讓學引思的方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讓學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核心和本質。讓指的是位置的變化和重心的轉移,通過將時間、場所、機會等讓給學生,讓他們創造性地學習、快樂地學習和幸福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引思是通過引導、引領、引發等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模式等。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引思時,可通過引導、點撥、啟發、喚醒等方式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其創新意識、合作觀念等,引導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構建和自覺遷移,發展他們的思維品質、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將合作學習運用其中,為讓學引思提供新的平臺,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筆者基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將從以下三點闡述在讓學引思指引下,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課前主動學
課前預習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還和他們課堂學習效果息息相關,應引起教師的重視。在預習環節加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可以打破教師單向封閉備課和學生的孤立預習,將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連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小組討論、問題探究和合作互助等方式,引導學生課前主動學,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例如,我在教授部編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前,為了培養學生課前主動學習的預習習慣,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實踐過程中,我先將學生分為了幾個小組,然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了解人民幣的分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單位”等預習任務。學生可讓父母為其準備一些紙幣和硬幣,硬幣可放在存錢罐中來進行預習。在預習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數一數自己擁有的財富,然后再比一比誰擁有的財富多……通過這種方式,來組織學生預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促進了學生與學生直接的互動,還將家長融入其中,對改善親子關系具有積極作用。
二、通過合作學習,引領學生課堂互動學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僅教與學出現了嚴重的分離,還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現象。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觀念,將合作學習引入課堂教學,通過設計小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問題探究、查閱資料、合作分享、即興演講、小組討論等,有利于打破學生“各自為戰”的封閉學習模式,增強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滿足了小學生交流、溝通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授部編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上課之初,我先將學生分為了若干個小組,然后,讓他們通過“做一做”的方式來探究角的構成。在布置了小組合作內容之后,我又公布了小組激勵機制,在激勵機制下,各小組開始在組長的安排下投入緊張的“做角”操作中。只見有的小組先討論做角的方法,有的小組則直接拿出學具進行操作,合作程度不同,討論深度、廣度不同,導致各小組學生完成時間也不同。通過激烈的角逐,最終討論最熱烈,合作最默契的小組獲得了勝利。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參與積極性、主動探究性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通過合作學習,引發學生課后靈動學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依據教材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組織他們進行數學復習。這樣的一種復習方式,雖然能起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效果,但學生的復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學生還對此具有較強的排斥心理,課下抄作業、不寫作業等現象屢見不鮮。基于此,許多教師嘗試將合作學習引入其中,來改變上述現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通過安排合作探究性問題,讓他們在課下依然保持著聯系和合作,有利于轉變學生對復習的態度,使他們的課后學習更靈動、更有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時,應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以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狀況為依據外,還應積極貫徹“讓學引思”的教育理念,教師讓于學生,教讓于學,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推動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合作意識、學習效率等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淑珍.新課改形勢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7(13).
[2]余正江.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