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桃李
摘 要: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浸潤的不僅是一種藝術理念,更多的是滲透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哲學道理,這些道理都是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各中小學校都開設了寫字課或書法課。其目的是多方面的,諸如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書寫能力,提高其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因此,書法課程教學在學校品德教育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小學書法課程為例,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滲透;課程;書法教學
小學書法課程與豐富的直觀形象直接關聯,其德育滲透更為廣泛而具體。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關系、情感關系,其德育滲透是在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同時進行的。因此,作為書法教育工作者,需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將德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中。
一、實踐美育環節,滲透德育靈魂
1.書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學生在體會漢字美感的過程中,愉悅身心,磨煉心智,完善人格
在書法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完美藝術形象的呈現來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更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2.借助小學書法的直觀性特點,助力德育滲透
小學生正是從直觀的藝術形象的感知和欣賞中感知世界,認識真、善、美。學生在感知美的形象的過程中產生了愉快的心理體驗,在此基礎上的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可結合書法教學的特點,生動而直觀地給學生以正面教育。讓學生領略甲骨文的古老和神秘、篆書的沉穩和古樸、隸書的底蘊和端莊、楷書的娟秀和大氣、行書的瀟灑和飄逸、草書的磅礴和豪放。使學生在欣賞、品味書法作品的過程中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建立積極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作為古老的華夏文化,書法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教師可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滲透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以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美育的過程中認知民族歷史文化的過程,感知豐富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的內涵,從而將德育滲透到其靈魂深處。
二、落實校本課程,凸顯德育關懷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書法教育應居于重要的課程地位。它應和傳統的美育學科有著相同的課程性質,屬于同一范疇,居于同等地位。因此,筆者建議在小學各年段積極開設書法校本課程。如在低段開展硬筆書法啟蒙課程,在中段開展毛筆入門課程,在高段開展書法篆刻拓展課程等。校本課程在傳授技法的同時,以書法教學為載體滲校德育。
1.在校本課程中磨煉個人意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一點一畫開始,書法的學習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一個進取精神的培養過程。在學生品德教育中,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健全人格的塑造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學生學習書法時,需持之以恒,全身心地投入,養成嚴謹認真、細致入微的好習慣,可有效地磨煉意志品質。如果把這種品質應用于學習和生活中,方能為學生的成才之路鋪就基礎。
2.在校本課程中熏陶心理品質
反觀當今社會,學生抗壓抗挫折能力較弱,一遇到困難就立馬放棄。這些都反映了學校品德教育中學生心理調節的能力教育的缺失。學生在書法校本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書法課程這個載體,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開發多元課程,讓德育融入學生生活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書法課程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改變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方式,開發多元化課程,與社會接軌,與生活交融。
1.書法課程應面向社會,融入生活
小學書法課程可依托家長課堂,積極拓展家長渠道,讓書法課程真正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如探究生活中的書法裝飾物,調查社區里的書畫裝飾、文化元素;搜集日常生活中包裝設計、網絡信息里的書法元素,還有利用家長中具有良好書法素養的人才進行家長課堂授課等等。只要善加利用,這些書法美育內容都可以成為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
2.書法課程應整合文化,滲透歷史
除了傳授書寫技巧以外,在書法課程中,教師還應不失時機地將中國五千年來所積淀的優秀書法作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傳授給學生。許多優秀的書法作品中蘊涵了眾多對真、善、美的追求和表達,因而廣為流傳。在書法課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通過對優秀作品的品鑒、賞析,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構建正確的價值取向。如眾多書法大家作品形成風格與其性格息息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線條結構中探究思考,研讀作者書寫作品時的心境,深入解讀書法作品的情感色彩,體會書法之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書法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滲透之路道阻且長。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選取德育滲透點和教學方法,不著痕跡地實施德育教學手段,方能使學生在開放、民主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習得良好的品德素養,讓德育“滲”而“透”至學生的心靈深處。
參考文獻:
[1]王利群,金晶一,趙曉杰.淺談激發學生學習內部動機的作用及途徑[J].科教文匯,2011(37).
[2]鐘明善.對建立中國書法教育體系的思考[J].書法研究,2003(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