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
摘 要:小學生各方面正處于形成時期,可塑性謂之人生最強階段,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因此在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必然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主要闡述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對策,純屬淺陋拙見,權當引玉之磚、引珠之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優秀傳統文化;意義;策略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承載了五千年來無數古圣先賢的智慧結晶,那么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呢?這就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其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以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指中華民族在漫漫時間長河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文化思想、道德觀念,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特質、觀念形態的總體,它是無價的民族瑰寶,是華夏子孫的精神財富。相較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性,通過對儒、道、釋思想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民族特色文化,多種文化形態在這里得到了保留與發展。
但是,現在的小學生普遍對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感到陌生,甚至連其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錯誤地以為古詩古文就是所謂的優秀傳統文化。究其根源,在于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嚴重不足,雖然近年來在素質教育浪潮的推動下,少數小學專門開設了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課程,但從整體來看還遠遠不夠,這也是造成當今小學生普遍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的罪魁禍首。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舉措
1.古詩文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滲透
要想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進小學生的心里,首先一點就是要培養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但是,由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承載得太多、太雜,忠孝禮儀、琴棋書畫、三教九流、十二生肖等幾乎全部囊括其中,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詩文變得愈來愈晦澀難懂,小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接受能力也在逐漸降低。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文時,可采用故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講解。
例如,在講授“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這一篇古詩時,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對當時楊萬里與林子方的境遇,以及兩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進行描述,讓學生對楊萬里與林子方之間的深厚友誼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感同身受中加深對該詩的進一步理解。通過此舉,一者可以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二者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縱觀歷史,每個朝代都有經典的詩詞佳作傳諸后世,這些古典詩詞蘊藏著厚重的文化積淀,無疑是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最佳學習內容。故而,在平日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古詩詞,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以此培養他們的傳統文化意識。
2.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熏陶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開展傳統教育活動,能讓小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對此,教師可以在傳統節日到來之際,給學生布置語文實踐作業,讓他們以參與者的身份,積極融入當地的傳統節日活動中,并參觀一些富有濃厚傳統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一篇對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例如,在中秋節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吟誦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張九齡的《望月懷古》等經典詩篇,并了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祭掃烈士墓活動,并在掃墓過程中引導學生朗讀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白居易的《清明夜》等詩篇;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讓學生通過查閱書籍知曉端午節的由來,并對屈原的生平事跡有所了解……通過這樣的實踐形式,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并對民族文化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3.培養學生積累文化知識的習慣
通過將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或者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引入到作文中來,往往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把作文提升一個檔次。故而,在平日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養成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習慣,并鼓勵他們去認真品味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從而和作者產生一致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思想深處的琴弦被撥動。如此,傳統文化定能如那春風化雨一般,在無聲無息之間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文明的種子在學生的心靈花園生根,萌芽,成長。
但凡被后世傳頌的錦繡文章和經典詩詞,字里行間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且承載有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學生在摘抄積累的過程中,通過細細品悟與咀嚼其中所蘊藏的思想感情和深遠意境,便可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他們跨時空進行心靈對話和精神交流,從而理解他們的豪邁狂放,理解他們的澄靜緘默,理解他們的惆悵悲涼……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既能助力于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又能讓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和養分,在潛移默轉中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素養得到熏陶,行為得到規范。一言以蔽之,唯有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這樣即便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依舊可以開出燦爛的精神之花!
參考文獻:
房殊.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3(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