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童
摘要:擴大內需持續刺激消費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政策選擇.要保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活力。刺激內需、推動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處理好消費與投資的關系問題,調整構建新型的消費投資關系。
關鍵詞:內需刺激 均衡發展 投資消費關系
2018年第一季度國內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但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一次提出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以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這看似是老話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政府一直在刺激內需,客觀來講發展得并不盡如人意。理性和科學的判斷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擴大內需持續刺激消費是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政策選擇。
內需公式:AD=C+I+G。其中。AD是總需求。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刺激內需要通過信貸等經濟杠桿啟動消費市場;要通過積極貨幣財政政策啟動投資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兩大部類的關系時就曾指出.居民消費規模決定投資規模,投資規模決定生產規模,所以居民的最終消費才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在他的《利息理論》里面有一句名言: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投資其實就是消費,投資只不過是在時間維度上面的平衡消費。
人區別于動物很大的一點就是人懂得計算,懂得長遠考慮,于是。投資(延時享受)和消費(即時享受)之間就有一個比例關系。在技術水平一定條件下,投資和消費之間存在一定的比率關系,即“投資——消費比率”。兩者只有保持一定的比例,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其實。投資也是內需的一部分,但具有雙重性。即期增加的投資既會擴大當期的總需求。也會增加遠期的總供給。如果消費率長期偏低。沒有和投資率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就會使投資增長失去最終需求的支撐,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嚴重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投資與消費比例不協調。投資水平較高而消費水平較低。數據顯示,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但其增速遠遠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一運行態勢可能阻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近幾年中央政府宏觀加強調控微觀放開搞活,總供給和總需求矛盾緩解。物價漲幅回落趨勢明顯。這有利于消費水平的提高。但。工業化進程中大量剩余勞動力亟待轉移,城市化進程逐年加快等等剛性需求,對投資的渴望成為各地發展的第一要務.數據表明投資需求具有不斷加速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刺激消費加大內需要以投資為第一抓手。宏觀上需要做好投資和消費的結構調整工作。調整構建新型的均衡協調的消費與投資關系。
大型基建項目投資與社會民生消費的關系。啟動內需,推動教育體制、醫療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這些消費的擴大。可以體現經濟發展以人為本,搞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要提供更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優質服務。創造更多財富用于發展教育、醫療和文化等事業。營造更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為此,需要提高社會民生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例。我國在社會基礎設施支出一直較低,關系民生社會公共支出總量嚴重不足。成為社會發展的瓶頸,導致預防性儲蓄傾向強烈和高儲蓄,這是中國消費難以真正啟動、投資消費嚴重失調的主要原因。城鎮化建設投資與新消費群體創造的關系。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同時,積極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建設小城鎮。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不斷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不斷繁榮和發展小城鎮經濟。逐步將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鎮。建立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新的住房、醫療、勞動就業、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這必將創造出新的消費群體。對拉動內需擴大即期消費需求有很大裨益。
虛擬資本市場和實體消費市場的關系。虛擬市場主要體現投資活動。實體市場主要體現消費活動。保證實質經濟運行狀態的平穩,提高實質經濟的運行質量,提升產業結構,以維系公眾消費的信心。更要加強對資本市場,尤其是虛擬資本市場的監管,防止泡沫過大。加強金融創新,提供多樣化的籌融資渠道。推動儲蓄向投資轉化,培育多層次金融市場。壯大實體經濟,發展高成長性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和新型服務業等,為儲蓄向投資轉化培育良好的經濟環境。使投資需求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進一步促進消費需求的發掘。
商品房投資與百姓民生住房消費的關系。根據歷史經驗表明。只要擴大內需貨幣政策稍微放松,最后大多引起了樓市的大幅上漲。即便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很難管住投資的欲望,從此前的經驗教訓來看,只要稍微一松,樓市是最敏感的,只要有多余的資金出來,一定會先去樓市。體現在商品房房價的大幅上漲上,在這個方面,我們幾乎沒有成功的經驗,幾乎都是失敗的教訓。為此需要提高民生性住房在住房投資中的比例,政府明智的選擇是加大廉租房保障房等民生性住房建設投資比重,釋放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居民的住房消費支出。
大型基建投資與縣域基礎設施投資的關系。目前大型基建投資規模仍然過大。新上項目過多,投資擴張的體制機制性因素依然存在。大型基礎設施一直占據主要地位。許多為投資而投資造成資源大量浪費、生態環境惡化。現實的選擇是提高縣域投資比例。隨著我國大中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目前應將建設重點向縣域轉移,在廣袤的縣域城鎮加大交通、電力、水利等基建投資支出的比例,構建完善的路電水網,以帶動農村家電、汽車消費水平,在縣域倡導現代文明消費觀念,增加消費的文化內涵,提高居民生活的質量,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近40年來我國經濟連續增長。但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看。一個經濟體要保持較長時期快速增長很困難。當前。適當刺激內需穩妥推進投資。以消費和投資引導市場。把握好消費與投資節奏,調整構建新型的均衡協調的消費與投資關系,以進一步維持和促進經濟持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