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實施,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式發生變化。小學語文不但要學習課本知識,更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教學小學語文時要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境、游戲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斗志,達到增強語文課堂效率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趣味教學 教學應用
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缎W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語文不僅僅是學生習得文字、語言,傳承文化工具性的科目,而且具有培養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是一門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性、綜合性課程。
據調查,目前仍有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固化的教學模式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他們習慣性地灌輸知識,使學生死記硬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身心階段,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并且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種不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越來越覺得語文課程枯燥、無聊,久而久之,對語文課程喪失學習興趣。趣味教學法的出現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新理念、新契機,靈活多變、妙趣橫生的趣味教學方法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灌入新鮮血液。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語文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主要處于被動聽講狀態,課堂教學氛圍顯得異??菰?、乏味,極大地影響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身心階段,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并且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這樣的語文課堂里,語文教師靠一味地講解和知識灌輸,難以使學生保證良好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違背新課標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標準,削弱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作用,難以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小學語文科學素養,不利于學生后續的語文知識學習。實際上,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也是提升他們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為了更好地在教學中導入和應用趣味教學法,需要從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創設一些情境,通過趣味情境的科學創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開學的第一天,可以讓每個孩子寫下整個學期的展望、夢想,低年級的孩子可以請老師幫忙寫,高年級的孩子自己寫,并配上各個學生的照片,之后粘貼在班級的展覽板上,以起到督促、幫助的作用。如果之后學生沒有注意聽講,就可以請他們看一下展覽板,回憶當初立下的目標。如此通過在班級中為學生營造適宜學習的氛圍及創設帶有回憶性質的情境,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后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逐步將自己的興趣內化成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又如在學習諸如《難忘的潑水節》這樣的課文時,可以將整個班級布置成傣族人居住的環境,粘貼一些傣族元素,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更可以直觀地感受潑水節的節日氛圍,體會到不一樣的民族文化,如果班級條件允許,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潑水節,這樣的語文課更加生動、有趣,大大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也使學生提升課堂參與度。此外,在學習寫書信的時候,可以整個年級組織一場寫作交流活動,讓各個班級的孩子獨立選擇寫信對象,互相寫信,而不是一味地假想,把課堂內容真正付諸實際行動。這樣學生的寫信技巧才能真正得到鍛煉,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寫作訓練。如此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情境的科學創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二、運用多種方法,增添課堂活力
大量教學實踐和研究表明,單一、僵化的語文教學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最終會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善于運用各種資源完成豐富的、完滿的課堂,借助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特別是當前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使得資源共享越來越方便,教師不可墨守成規,僵化地運用單一教學模式完成所有課堂教學,應多多吸收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1.實物教學法。不同于成年人,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此時在認知事物或分析問題的時候更加側重于感性思維,這決定了他們更加傾向于具體實物了解有關知識,而不喜歡接觸過多的文字知識。為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抽象性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語文課堂知識授課,從而極大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春曉》這首古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春曉的意境,讓老師更直觀地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在講解古詩之后,讓學生完成一幅書法繪畫作品,從而既可以讓教師更簡單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擴展,鍛煉大腦的各個方面。在講課過程中,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如果發現學生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跳春曉的舞蹈,活動一下身體,既可以提神醒腦,還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同樣的,在學習其他古詩時,也可以運用相似的方法。
2.創編教學法。創編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引導高中生在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改編以深化他們對于有關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從而大大提升高中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在創編有關語文內容的時候,語文教師要適時加以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關教學知識。例如央視有一檔叫作《經典詠流傳》的節目,節目里很多歌手都把古詩、古詞改編成了歌曲,教師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改編古詩,又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唱古詩改編的歌曲。這些方法都可以使學生好學、樂學,從而愛上語文課堂,愛上語文學科。
三、巧妙運用游戲,激發學生斗志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小學生正處于熱愛游戲的年齡,喜歡挑戰,相比于成人,更容易被激發游戲的獲勝欲望,一旦學生的游戲獲勝心態可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這將對他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識字是教學計劃里的重要部分,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法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
1.吞字卡法。教師可以設計幾只小怪物樣子的小箱子。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幾組,再從組里隨機選學生比賽,某一組認對了字,就可以把字卡投喂給怪物箱子,游戲結束后,吞吃字卡最多的怪物箱子所對應的小組就獲得了勝利。
2.拍字卡法。找兩名學生到黑板前,教師說出一個字,讓兩位學生在黑板上找到對應的字,看哪位學生先認出,找到并拍到對應的字,就可以取得一分,最后分數高的學生獲得勝利。
3.拼字游戲。漢字里有很多字都是互相組成的,例如日月可以組成明,一日可以組成旦,教師可以提前在黑板上寫上一些漢字,讓學生回答可以拼成哪些字,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還可以促進學生動腦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旦組織一些帶有輸贏結果的游戲,一方面獎勵獲勝的學生,一方面要注意維護輸掉游戲的學生尊嚴,注意有些學生自尊心較重,可能不容易接受失敗的結果,一定要想好對策安撫這一類學生。而有些學生勝易驕,敗易餒,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以保證游戲正向促進學生學習勁頭。游戲運用得好,既可以減輕教師負擔,使教師講課過程中輕松一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趣味教學法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學科,更是對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改善死板、枯燥的教學現狀,學會運用趣味教學法豐富課堂內容,努力營造輕松、向上、有趣的語文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崔崢.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開展策略[J].學周刊,2018(21):113-114.
[2]王青紅.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方法探究[J].華夏教師,2017(24):72.
[3]段全梅.小學語文營造趣味活力課堂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6(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