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教學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形式,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數教師存在反思流于形式、反思不深入、有反思無教學行為轉變等問題。本文從分析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調查研究,走訪大量的一線教師,探索出明確反思內容、縱向反思、橫向反思、搶抓最佳時機反思、重視教學行為轉變等策略,效果良好。
關鍵詞:教師;教學反思;方法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教育效果進行分析的過程,本質上是理解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教學反思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研究方式,一種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種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培訓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一些教師在實施教學反思過程中存在淺層化問題,為了改善教學行為,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使廣大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筆者根據調研情況,談談教師如何深入開展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一)鉆研教材不深入,教學反思的基礎不扎實。一些教師自認為從教多年,輕車熟路,不深入鉆研教材,沒有通過理解、領悟把教材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胸中無竹,僅憑經驗搞重復性教學,不能沖出經驗重圍,教學反思始終存在淺層化問題。教師如果不深入鉆研教材,憑經驗教學,教學效果欠佳,教學反思基礎薄弱,雖然有反思的形式,但實際反思的效果不佳,存在淺層化問題。
(二)了解學生不到位,反思缺乏針對性。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是學習任務的接受者,是知識信息的反饋者,是學習目標的實現者,他們應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所有教學活動要牢牢抓住“一切為了學生”這一主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運用適合學生實際的各種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是成功的關鍵,是教學反思是否深刻的前提。如果教師不深入研究學生,教法選擇不當,教學反思無針對性,必然出現教學反思淺層化現象。
(三)反思的方法欠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與其他教師不交流,閉門造車。二是缺乏反思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堅持。三是沒有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反思的目的性不強。多數教師沒有形成自己的長期和短期專業發展規劃,不知道自己在專業化發展方面某一個階段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標,就事論事,反思沒有明確的目標。
(四)沒有形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反思也是一種習慣,一些教師長期堅持反思,形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每節課、中期或期末、每項教研活動結束后都能自覺進行反思,并將反思情況記錄下來,改進教學。但多數教師反思不積極不主動,當學校要求上交反思材料時,以完成任務的態度上交淺層次的反思內容,這種完成任務思想主導下的反思對改進教學意義不大。所以,我們倡導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讓反思活動經常化、習慣化,
(五)反思之后教學行為變化不大。反思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教育教學行為,更好地發展學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但大多數教師反思之后不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沿用過去的老套路,反思的效果不明顯。
二、對策
如何幫助教師深入開展教學反思,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把教學反思引向深入。
(一)明確反思內容。教學反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反思教材處理是否科學。不能照教材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實際,重新構建教材內容,有利了學生發展。二是反思學生學習效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課后要反思學生學習情況,總結成功經驗和方法,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三是反思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否科學合理。
(二)縱向反思。教師以時間為主線研究自己的教學,可以按三年、兩年、一年或一個學期分段,把自己教學實踐作為反思對象,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等方法,結合同學科、同年級教師和學生反饋的意見深入分析,最后得出比較科學的反思結果。再帶著反思結果在教學實踐中檢驗,不斷改進,逐步提高。
(三)橫向反思。一要向名師學習。目前教育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活動,將不同版本教材各學段、各學科獲部優獎的課堂實錄上傳到國家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廣大教師可以根據所需內容選擇觀看,通過比較查找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的不足,并及時改進。二要與當地名師互動交流,聽取名師的意見建議,改進自己的教學。三要與當地的教研員、督學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四要借助中國教師研修網等媒體,與專家同行交流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搶抓最佳時機反思。每節課后是最佳反思時機,最好課后及時反思,如果有特殊情況不能及時反思,可以將本節課的相關情況記錄下來,有時間及時反思。除了課后反思,還要做好周反思、單元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等階段性反思,這都是反思的很好時機,要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和寶貴的資源深刻反思,培養自己反思的良好習慣,長期堅持,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有大幅度提升。
(五)有反思無教學行為轉變。反思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轉變教師教育思想,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所以,反思的落腳點是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因此,在強調反思的同時,我們要在轉變教學行為方面下功夫、花氣力,堅持某一個階段重點解決一兩個突出問題,待這一兩個問題解決之后,再結合反思情況確定新的目標和任務,這種方法在教師教學行為轉變方面行之有效,建議各位同行在反思實踐中予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