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 要:基礎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主渠道,信息技術素養包括信息獲取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信息生成的能力、信息創新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五部分構成,一個人的信息素養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其未來社會的適應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機滲透、適時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素養
基礎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主渠道,?信息技術素養包括信息獲取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信息生成的能力、信息創新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五部分構成,一個人的信息素養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其未來社會的適應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機滲透、適時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此,本文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信息文化氛圍,促進信息技術素養的提高,激發學生的興趣
介紹信息技術發展歷程中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發展史實,比如從電子管、晶體管的發明如何對計算機技術產生深遠影響,微處理器的研制成功,到深藍在國際象棋比賽中的驚人表現,再到計算機病毒的產生、發展及危害的認識,不僅有助于學生認清信息技術發展的脈絡,樹立起計算機的安全意識以及使用計算機須遵守的道德規范等,而且有助于培養起學生的批判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介紹諸如“所見即所得”、“DIY”、“即插即用”、“超頻”、“貓”、“網絡泥巴”、“菜鳥”、“大蝦”等專業術語、編略語或行話,使學生初步感受濃厚的信息文化;通過介紹計算機的各種提示信息、命令、軟件的名稱、名詞的縮寫、計算機外設商標的單詞、計算機著名廠商標志等,使學生能看懂計算機使用中常見的英語;通過有關與信息技術等相關法規、文件的學習,尤其是有關知識產權和防止電腦犯罪等有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規范。總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營造信息文化氛圍,促進學生信息意識信息技術素養的提高,激發起學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其受益終生。
二、創新教學內容,培養適應新技術要求的人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認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一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近年來,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日新月異,因而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育中,尤其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的教育,不能僅按教材編寫的內容一成不變地教學,而應將教材內容與新知識有機整合,在學生掌握教材規定內容的基礎上,將最新的知識(硬件及軟件)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前沿的軟硬件知識以及新的操作方法,以適應新技術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三、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育不能停留在過去計算機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注意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自已近年來的實踐,比較實用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有“任務驅動型”和“問題解決型”兩種。任務驅動型最顯著的特征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和基于幾項任務完成的,適合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尤其是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和學習。舉例來說,學習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基本操作及軟硬件系統和其工作原理時,可打破教材編排的順序,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開始時,先詢問學生如你們想用電腦作些什么?學生回答多種多樣:有打字、畫畫、上網、聊天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圍繞著一個個目標逐個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幾周之后,學生已經能用電腦打字、聽音樂、寫信、上網等。隨著一個個任務的落實,一個個目標的完成,學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回自信,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當教學不再給學生帶來的滿頭霧水和一臉茫然時,再將枯燥的一些理論適時穿插著講解,這樣確保始終讓學生在光明和自信中前進。問題解決型的基本模式是“提出問題→閱讀討論→歸納總結”,由學生或教師提出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起點,隨后由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或是開展小組討論,最后在老師的啟發下歸納總結或進行小組討論匯報。實踐證明,采用這種方法進行長期訓練,學生可逐漸形成看書讀報、討論、歸納總結的能力。此外,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向學生強調使用軟件的過程中調閱“幫助”菜單的重要意義及基本的使用方法,能培養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學生一旦遇到操作上的問題,老師應盡量要求學生先查看一下“幫助”中的相關條目,鼓勵他們自己調用“幫助”菜單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善于尋求“幫助”菜單解決問題,提高了獨立使用軟件的水平。
四、豐富課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在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在新舊知識更換的過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膽提出設想,開展各種嘗試。例如,利用校園網絡環境,組織網上研究,學生討論等,通過運用網絡交流,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自主和互相學習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下逐步形成創新的能力。其次、要善于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成立計算機興趣小組和創設信息化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等方式培養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的能力。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信息節”,進行諸如網頁制作大賽,網絡知識競賽等活動,以調動廣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的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網絡中心等皆面向學生全天開放,使每個學生可以按照個人的需求選擇信息進行學習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是多方面的,教育的現代化和課程自身的發展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并使之自始至終滲透于整個素質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