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玲
摘 要: 為更好地研究現代學徒制試點前校企合作現狀,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企業的實習生進行抽樣調查,所得數據運用SPSS17.0統計工具分析發現:學生實習保障制度缺失,入企學生培訓的挑選、學校教材的選用、課程建設均是企業或學校單方行為,雙方未進行深入合作等問題。基于此,若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報告從現代學徒管理制度的建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重建、課程內容重組)的深化、學徒工匠精神的培養三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 校企合作 現代學徒制 調查研究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自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來,現代學徒制漸漸成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一種新模式,勢必在將來推廣開來。因此,對未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的城軌專業而言,研究其現代學徒制實施前的現狀、成因、對策,并將對策進行推廣應用,使其盡快進行試點工作,對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對與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城軌專業)合作的企業進行調研,研究在現有校企合作基礎上試行現代學徒制存在哪些問題,成因是什么,并提出改進措施。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2018年4月19至20日,我們選擇了東北三省內的一所高職高專院校城市軌道大三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在實習中選取3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之所以選擇這些學生,是因為他們已通過該院校的合作企業城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面試,在實習中崗位與所學專業對口,且有專門的帶教師傅指導;在地鐵跟崗、頂崗實習期間如果考核通過,將成為地鐵集團正式員工。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調研,更有助于了解目前校企合作狀況。在調查中,發放問卷30份,回收29份,有效問卷29份,有效回收率97%。
(三)調查問卷的設計
問卷的編制以研究“高職院校與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實施合作情況”為核心內容,主要圍繞校企實習保障制度建設、校企育人選擇、教材選用、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設計。問卷編制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是0.718,所得數據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結果及成因分析
(一)校企實習制度建設——保障制度缺失
表1的頻數分布表明,入企培訓時只有34.5%的學生與企業、學校簽訂了三方協議,其余65.5%的學生是學校與企業簽訂的合同。據了解,這65.5%的學生在企業實習考核通過后,企業才與學生本人簽訂勞動合同。而教職成〔2016〕3號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學生參加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前,職業學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應簽訂實習協議。未按規定簽訂實習協議的,不得安排學生實習”。三方協議的缺失,使學生的合法權益缺少保障。為進一步調查實習學生在企業享有的權益,問卷就選擇簽署三方協議的學生設置多選題“簽約的具體內容”,有65%以上的學生表明協議內容包括安全保險、實習時間及方式、實訓內容、擬達到的技能水平等事項。但關于實習津貼,卻有65.5%的人表明簽署協議中未提及此項內容,這說明還有部分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未向學生提供實習報酬;且另34.5%的學生即便與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頂崗實習期間地鐵提供實習報酬的協議,但地鐵并未及時履行職責,而是承諾在學生拿到高職高專畢業證書后才履行相應的義務。這說明部分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工資得不到保障,缺少實習單位提供的經濟來源。
在問卷“您在企業實訓的工傷保險費由誰承擔”一題中,選擇“由學生在校期間的人身意外險覆蓋”、“由企業員工購買,等同于企業員工”、“由學校為受訓學生額外購買工傷保險”、“受訓學生無此類保險”等選項的分別占總數的17.24%、13.79%、13.79%、10.34%,另有部分學生認為應自己承擔,占總人數的34.48%。
據了解,學生入企培訓時,校企協議規定“校方應為企業實習的學生投人身保險;對未購買人身保險的實習生,企業不接收其實訓”。而校方對入企學生的做法是讓其自己購買人身保險。教職成〔2016〕3號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職業學校和實習單位應建立學生實習強制保險制度,如學生實習期間遭受意外事故及由于被保險人疏忽或過失導致的學生人身傷亡,職業院校和實習單位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相關法律費用等”。這說明學生在地鐵企業實習,校企對于其的安全保障問題并沒有很好的落實。
(二)校企協同育人實施情況
1.育人的選擇。
從表2的頻數分布可以看出,只有31%的學生是學校和企業共同挑選的;31%的學生是學校推薦,自己面試決定的;而37.9%的學生是自己面試取得的結果。這表明目前的部分校企合作還處在“訂單培養”階段,校企還未共同研制招生與招工方案,而“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恰恰是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
此外,實習前,高職院校應與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制訂實習計劃,明確實習目標、實習任務、考核標準等;學生實習期間,高職院校安排實習指導教師巡視,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處理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但在實習中,部分校企由于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半數以上的學生反饋,學校較少安排教師定期跟蹤指導,學生實習考核流于形式。
2.教材的選用。
校企共同研發教材是校企深入合作的一種表現,能有效地使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匹配,與職業標準準確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在調研中58.6%的學生指出“在校學習期間,使用的專業課教材并不是校企共同開發的教材”,這表明,還有半數以上的高職學校和企業在教材、課程內容共同研制方面還需加快實施。
3.學校課程建設。
問卷“貴校授課教師采用經常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一題,圖1說明運用講授法教學占總數的37.93%,導致有41.4%的學生認為學校專業指導老師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教授理論知識”,認為技能知識的豐富更多的來自于學校的僅占總數的6.9%,見圖1、圖2。
在育人中,高職業院校應承擔學生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而知識只是為學生技能和能力的提高服務的,實用、夠用即可,重點還應放在崗位技能的訓練上。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在調研中79.3%的學生認為開展“現代學徒制”對未來就業有幫助,在問卷“現在學徒制實施途徑”的多重反應分析中,學生認為最重要的途徑是頂崗實習,占總數的25.7%;其次是校企共同制訂培養計劃21.1%、校企共建實訓基地15.6%、聘請企業工程師任兼職教師14.7%、企業提供職業分析11.9%、高職院校對教師進行繼續培訓教育,占總數的11%,這些數據表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離不開企業的籌劃,否則將流于形式。因此,根據現有校企合作基礎,高職院校城軌專業若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立現代學徒制度管理制度
問卷多選題“您認為在實習期間,企業更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82.8%的學生認為企業應適當提高待遇,否則學生的衣食住行更多的來源于父母;另有58.6%的學生認為企業應為學生提供安全和法律保障。鑒于此,高職院校、企業應做到以下方面:
1.完善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議,保護學徒合法權益。
首先,在現有校企協議基礎上,簽訂與學生的三方協議,協議中明確學徒“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明確校企共同制訂和實施招生招工方案,規范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程序,從而完成招生招工一體化工作。
其次,三方協議中明確各方的培養責任、權利和義務,包括培養學徒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內容。特別是對學徒“學習期間勞動保護和勞動安全、衛生、職業病危害防護條件;責任保險與傷亡事故處理辦法,對不屬于保險賠付范圍或者超出保險賠付額度部分的約定責任;違約責任”①等事項應作明確規定。對于頂崗實習明確實習報酬及支付方式,實習報酬“應參考實習單位相同崗位的報酬標準和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量、工作強度、工作時間等因素確定,原則上不低于試用期工資標準的80%,并以貨幣形式及時、足額支付給學生”②。
2.建立學徒強制保險制度。
保險范圍應覆蓋實習活動的全過程,學徒在學習“期間受到人身傷害,屬于實習責任保險賠付范圍的,由承保保險公司按保險合同賠付標準進行賠付。不屬于保險賠付范圍或者超出保險賠付額度的部分,由企業、職業學校及學生按照實習協議約定承擔責任”③。
(二)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核心內容。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高職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方案、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制定師傅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標準等”④。實施中職業學校和企業應當分別選派經驗豐富、業務素質好、責任心強、安全防范意識強的指導教師、企業帶教師傅全程指導、共同管理學徒學習,以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為更好地制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標準,基于調研,應做好如下工作:
1.評價體系重建。
現代學徒制要求參照職業崗位要求,引入行業崗位技能標準,學校、企業共同建立起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機制,但校企實際合作中出現各自建立考核方案、評價體系,雙方未進行通力合作,且學校評價體系不適應學生崗位技能提高的現象。再如問卷調研中根據實習經歷,79.3%的學生認為項目考核更適合現代學徒制教學(見圖3)。考核方法與教學方法息息相關,任務考核的是學生單項崗位技能,而項目由諸多項任務構成;采用項目考核,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圖4表明,75.86%的學生認為技能知識的提高更多的來自于企業。這說明高職院校城軌專業對學生評價體系應像企業一樣以實訓工作現場作為學習場所,少理論多實踐,才有助于學生技能的提高。因此,學校評價體系抓緊重建有助于現代學徒制雙評價體系的建構。
2.課程內容重組。
由于學徒具有學生、企業員工雙重身份,學習需在學校、工作場所進行轉換,這就需要構建雙課程體系。問卷“通過實習,學生對學校專業教學滿意度”與“教師課上內容與崗位需求相符”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相關分析顯示Pearson相關系數為0.623,雙側顯著相關,這表明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構建雙課程體系的重要導向,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這就需要行業、企業、高職院校三方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內容等事項進行調研、交流和研討。而目前校企合作狀況表明部分學校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對接不相符,原因在于校企并未進行深入合作,這從企業注重學生素質和學校專業課調整方法兩組多重響應分析數據就可表明。入企實習時,企業最注重實習學生的哪些素質?學生認為是專業技能、綜合能力、思想品德、外在形象分別占總人數的37.9%、34.8%、15.2%、12.1%,其中學生專業技能,到企業后能進行簡單的技術操作是企業最為注重的素質。因此,對于目前高職院校學校專業課程的調整方法,如增加專業課程實訓、增加基礎課程、減少理論課程及課時量、不用調整,學生根據實習體會認為“增加專業課程、減少理論課程及課時量”應成為城軌專業課程調整最重要的手段,分別占總數的50%、29.5%。此外,在調研“企業帶教師傅每次帶您時,都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嗎”?有50%的學生認為經常有或偶爾有。盡管校企協議中明確規定,“甲方(高職院校城軌專業)有權審核乙方(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制定的教學計劃、學時分配、培養目標……”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監管不嚴,此項約定流于形式;且教學計劃等內容的制訂只是單方行為。所以城軌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校企共建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雙課程體系是著手準備的重要工作。
(三)培養學徒工匠精神
學生經過兩年的大學生活,進入實習按照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四班倒的工作方式跟著企業帶教師傅進行頂崗實習,24.1%的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人際關系緊張;認為專業基礎薄弱、難以適應崗位需求是實習中的最大困難的,均占總數的20.7%;另有學生認為在地鐵車站工作太辛苦,所占總人數的比例最多,為34.5%。對于“您認為在實習期間,企業更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這一問題65.52%的學生認為應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82.76%的學生認為適當提高待遇。很難想象這部分學生進入地鐵公司工作多年后,面對工資待遇低,他們中會有多少人員離崗。這就令我們不得不反思平日的教學。職業道德一直是歷年高職教育政策一再強調的內容,面對新興且迅速發展的軌道交通行業,倒班制、瑣碎事多、每日與乘客打交道的工作崗位,培養面向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時學生的敬業、精進、嚴謹、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恰是現代學徒應具備的工匠精神。因此,學徒制試點,學徒工匠精神的培養不容忽視。需要校企雙方恰到好處地向學徒滲透職業道德教育,且職業院校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帶教傅進行崗位技能訓練時重點培養學徒的工匠品質。
上述從現代學徒管理制度的建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徒工匠精神的培養三方面提出了目前高職院校城軌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措施應做好的三項工作,以期對該專業的建設、發展能有所幫助。
注釋:
①②③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Z].教職成〔2016〕3號,2016.
④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教職成〔2014〕9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