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來
摘 要: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依靠教育者,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逐漸培養和挖掘出來的,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適時地更新教學觀念,融入分享教學理念,循序漸進地實施和開展“先學小研究”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恰當地課前預習,自主地研究數學知識,然后再向學生傳授和講解重難點知識,避免學生的盲目學習,不再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理解新知識,以促使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分享理念;小學數學;“先學小研究”應用策略
新課標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明確的規定,課堂教學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教育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學生的實際需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從學生身心的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入手,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調整教學形式,這一做法充分體現著“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堅持分享的教學理念,嘗試著從不同的教學角度,開展“先學后教”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循循善誘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研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會分享,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在分享理念下,應用“先學小研究”的教學策略呢?
一、巧妙地點撥,促使學生進行自主預習
學生學習的意義在于把學過的舊知識與新知識連接起來,驗證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發現其間實質性的聯系,以快速地掌握學科知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先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逐漸地儲備數學知識,在期間,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通過游戲教學法或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對所預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找到科學的預習方法,最后把預習的成果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真正實現“先學小研究”。比如學生在“克和千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點撥,提出一些問題,像(1)通過閱讀課本知識,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克”的定義?(2)想一想克與千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③找一找生活中能夠用克和千克表示的物品,并寫下來。這樣緊密相連的問題,能夠很有效地為學生的預習指明方向,促使學生逐漸地撥開迷霧,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靈活地指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真諦,其實質在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個性優勢,這也是分享理念下“先學小研究”的核心和關鍵。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在課堂教學首位,要真正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需要教師逐漸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數學課堂,熱愛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學生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本節的知識之前,準備一些小棒,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擺一擺,每兩個一組,看看能擺幾組,然后把所擺出的圖形,用算式表示出來,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和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以突出學生在本節中的主體地位。
三、科學地延伸,實現數學知識的升華
分享理念下所開展和進行的“先學小研究”教學策略,不是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授就能達成的,需要教師針對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多元化地對知識進行創新,讓課堂教學更加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清醒地意識到,“先學小研究”的教學真諦,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從而真正實現“先學后教”的模式。比如學生在“時、分、秒”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身邊表示這三個概念的事物,也可利用網絡查詢時分秒的來歷,然后思考時間的意義,把身邊珍惜時間的故事,帶入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做一個熱愛生活、珍惜時間的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的來說,分享理念下的“先學小研究”,是與新課標的發展相一致,是一種新穎獨特的學習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根據以上有效的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調整和變化,與新課改的發展方向相協調,融入創新性的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通過各種形式的有效預習,讓學生在收獲后,進行數學知識分享,實現數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以最大化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數學學習,主動地進行探究,自主自覺地融入數學探究之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慧斌.“先學小研究”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12):90-91.
[2]劉文超.先學后教 構建高效課堂:《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16(35):22-23.
[3]李瑩瑩.先學后教 加強指導 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淺談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J].小學數學園地(教學指導),2017(15):14-17.
注:本文系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2017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ZC2017044)《基于分享理念下小學“先學小研究”設計與應用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