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摘要】邏輯思維不僅是數學課上的重要培養內容,對初中生日后的學習以及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如今社會上需要的并不是只掌握基礎知識的人才,而是具備一定創新力的應用型人才,這都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作為基礎。初中是邏輯思維的重要培養時期,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對初中生進行邏輯思維方面的強化,為初中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探討初中數學課上如何對初中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關鍵詞】初中數學 邏輯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43-01
在數學學習中邏輯思維是非常關鍵的訓練內容,實際上數學學習從不是簡單對知識進行記憶,數學具備工具性的特點,數學知識的存在價值,還是解決實際問題,基于這樣的目標對數學進行學習才是合理的,而在初中數學課上對初中生實施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是非常關鍵的教學任務。
一、與教學內容結合進行邏輯上思維培養
(一)加強基礎知識訓練
在對初中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時候,需要與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教師要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要做到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初中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強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方面的強化[1]。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能讓初中生了解數學知識中的一些邏輯因素,進而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初中數學中基礎知識涉及面比較廣,教師不要只關注習題上的鍛煉,基礎知識扎實,在解決問題上才能具備足夠的能力。
(二)正確認識邏輯思維的培養方法以及技巧
對初中數學課上對初中生實施邏輯思維的強化,要與教材上的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要明白數學的性質以及本質,在教學中要注意數學知識終究是教學的核心。不要為了強化初中生的邏輯思維,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學習[2]。教師要將邏輯思維方面的技巧以及方法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對初中生實施邏輯思維強化是長期的過程,因此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初中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重視應用題的訓練
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初中生組織應用題方面的訓練,對初中生實施必要的引導,讓初中生自覺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分析,掌握全面的解題思維。應用題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中的數量關系需要初中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提煉[3]。實際上考驗的本身就是初中生的思維。因此初中生在解決應用題的時候,會對其中的數量關系實施詳細的分析,然后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樣就能得到邏輯思維方面的強化。
二、聯系實際生活
思維是一種人類獨有的能力,每個人的思維指導著行動,邏輯思維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在社會上各行業各領域都是有著影響。教師在數學課上要注意加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數學課上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課上涉及到的問題,對初中生實施思維上的激發。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動力,興趣才是最強的動力源。教師在課堂上為初中生設置情境,實際上也是對興趣的有效激發。 三、加強思維訓練
(一)做好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有著一定的抽象性,也是判斷以及推理的內容。教師在初中數學課上要加強對一些抽象概念的講述,借助一些簡單化以及具體化的方法,讓初中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容易。另外就是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反面例子,讓初中生了解其中的辯證以及比較關系。教師要對初中生提出相應的要求,讓初中生可以準確使用數學的概念以及語言。
(二)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強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判斷能力上,通常情況下初中生是以直覺認知為主要依據,對信息進行獲取以及判斷,這樣就可以對信息篩選,經過評判以及分析后,決定具體的策略并實施。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上要對初中生實施判斷力上的強化,判斷力與邏輯思維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甚至說判斷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邏輯思維。若是初中生具備足夠的判斷力,這樣獲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時候就會更加準確,這對初中生具備更強的選擇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對初中生價值觀的形成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價值觀的培養對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各學科也有著這樣的要求,新課改中對價值觀進行了重點強調。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價值觀意味著初中生能夠在選擇和判斷失誤時更加準確。因此教師要重點強化初中生的判斷力,讓初中生具備更強的邏輯思維。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上教師要對初中生實施邏輯思維上的強化,這是數學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更是影響著未來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本文對初中數學課上如何對初中生實施邏輯思維方面的強化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起到一定促進的作用,讓數學教學更加合理高效。
參考文獻:
[1]吳奎斌.初中數學“以學定教、學案導學”生態高效課堂模式探索[J].學周刊,2018(08):49-50.
[2]陳琬琛.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以“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課堂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2):38-40.
[3]王潔.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巧妙運用——以“圖形的平移與旋轉”為例[J].學周刊,2018(0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