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娟
【摘要】文學名著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閱讀文學名著不僅可以了解人類精神文明史,積累語言文化知識,更能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名著閱讀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文章在名著閱讀的方法指導、興趣激發、課外拓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關鍵詞】閱讀方法;激發興趣;有效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七至九年級目標中指出,能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至三部名著。相應地,名著成為語文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名著閱讀教學內容寬泛,學生不容易把握,而且由于平時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正確方法,因此不少學生名著閱讀得分并不理想。那么,名著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有哪些呢?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充當一個名著閱讀的引領者呢?下面本人簡要談談個人的粗淺做法。
一、知人論世讀經典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之前,先要讓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平經歷等,這將有助于學生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水滸傳》,應對施耐庵的身世有所了解:施耐庵曾參加元末張士誠起義,對于農民戰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這為他創作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照。閱讀《格列佛游記》,就要了解斯威夫特的生活年代。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出現含混不清的情況,主要就是對作者的生平經歷不甚了解。如2018中考模擬試題:
面對招安,孫悟空和宋江等都大喜,但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孫悟空雖大喜,卻只朝上唱個諾,體現其反抗個性。
而宋江等大喜,連續三日擺宴款待宿太尉,體現其忠君思想。
二、梳理情節理關系
教師在指導名著閱讀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和熟悉故事情節。小說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來反映社會生活。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作,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再加上作者創作手法的靈活多變,所以對于閱歷較淺的學生來說,讀懂一本完整的名著絕非是一件易事。所以只有理清人物關系和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淮安2018中考模擬試題:
阿長是影響我成長的重要人物,我對她的感情也經歷了“厭煩—憎恨—敬愛”的過程,請用具體事例概述原因。
答:規矩太多讓“我”厭煩——殺死隱鼠讓“我”恨——買來我最愛的《山海經》讓“我”敬。
三、結合資料析人物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而這些鮮明的個性又都體現在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之中。如《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等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中考模擬題:
請你概述洞中歷險的經歷,及所遇到的困境,并說說表現了湯姆怎樣的特點?
答:迷路、饑餓、缺少光源、遇見殺人犯人喬;它表現了湯姆在歷險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沉著勇敢的精神,以及湯姆和蓓姬之間在死亡與恐怖的威脅中表現出的那種毫無雜念的人性特征與高尚純潔的友情。
四、比較閱讀巧拓展
重視課本上的“名著導讀”篇目和入選課文的名著片段內容的教學,對學生了解整部名著有很大的幫助。初中階段的每冊教材,都設計了“名著導讀”板塊。我們應鼓勵學生由課內的篇目延伸到書中的其他章節、回目的內容或其他名著中有共通點的事例,期望能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近年來,我省名著題大多考查兩本或兩本以上名著,考查題型豐富多樣。如2018八年級全市統測試題:(原文材料略)
1.甲段中,瓦西里神甫為何會打保爾?
答:因為保爾對神甫講的神學知識發生懷疑并當面質疑,本質原因是維護神學信仰。
2.乙段中,面對祖師的斥責,悟空為什么“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
答:因為他明白師傅的用意:祖師打他三下,是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了是教他從后門進入,秘處傳他道術。
3.從學習的角度來看,保爾和孫悟空身上分別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答:(1)保爾敢于反抗,追求真理;(2)孫悟空充滿智慧,善于領會師傅的真實意圖。
五、開展活動激興趣
開展讀書交流會、觀看影視材料、寫讀后感或者“我是演員”等活動。名著內容豐富,字數很多,有部分學生因為閱讀能力、閱讀興趣等原因無法讀完整部名著。因此,閱讀時可以跟隨學生的閱讀進度,開展一些活動來拓展讀書視野,加深對名著理解。如讀書交流會可兩周舉行一次,交流會可以選擇“名著故事我來講”、“讀書心得大家談”等形式。或許因為學生能親身參與表演,或者寫過心得體會,或者看過精彩的電影電視,活動現場同學們熱情高漲,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要讓我們教學中的名著閱讀課真正發揮實效,必須有切實的措施與相應的辦法。我們要以《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七至九年級的閱讀目標為依據,結合中學生心智成長的實際特點,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相信在我們的悉心指導下,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學生必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