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曉
摘要:物理作為一門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學科,以其理論支撐起其他自然學科的研究基礎,在學科中的地位不容小覷。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時將物理列入中學教學科目,力求使學生掌握物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培養理性思考、嚴謹實踐的作風。本文從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學目的等多方面出發,闡述思維導圖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以期能在未來的物理教學中取得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213-01
物理與數學息息相關,但在數學的基礎上更注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念。所謂思維導圖,即有效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象思維工具,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闡述主題與其分支下的各級關系,達到知識方便記憶和應用的效果。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向學生剖析物理知識,整合出高中物理知識框架,有效地深入教學是教師面臨的棘手問題。物理理論抽象,導致邏輯性不強的學生學習吃力,而思維導圖有利于構造清晰、直白的知識結構,但其目前在物理學科被運用范圍較小,多數教師仍傾向于向學生灌輸片段式知識,造成學生難以銜接知識點更難以實踐應用的局面。教師應在思考各種教學問題的同時,嘗試將思維導圖引入高中物理教學應用,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
1.思維導圖在課堂上的引進
在教學應用中引入思維導圖,“如何引進并實踐”對思維導圖是否能發揮其優勢起著決定性作用。高中物理在大多數學生印象中都是以一門抽象、枯燥的科目形象存在,如何對知識點抽絲剝繭并對學生展示其中的物理核心思想是物理教師面臨的一項挑戰。思維導圖在物理思想和方法中其實普遍被應用,但多數教師并未對其引起重視,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只采取一套教學模板,也不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更新,教學手段收效甚微。傳統教學中的記筆記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理念在課堂上根深蒂固,存在知識點不明確,形式偏向流水賬等問題,學生對于所記知識只是囫圇吞棗。思維導圖區別于傳統的記筆記模式,輔以圖象明確知識主題并進行相應的分支和拓展。例如在《相互作用》中,教學要求在于教師講授教材基本力的種類和性質(主要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基本力學公式(G=Mg、F=kx等)、力的合成與分解(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等相關力學知識,為學生奠定力學基礎。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時嘗試繪制具有鮮明力學主題、支線清晰的思維導圖,初步了解所學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認真聽講的同時對其進行內容補充,并在課后提醒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教師對此應以身作則,在課前相關教案的準備工作中也采用思維導圖模式,達到優化教學質量和改善課堂結構的目的。
2.強化思維導圖在探究性學習的應用
物理從廣義的角度講是人類不斷地探索分析自然世界和宇宙,最后總結的基本規律,所以探究性是物理的重要特性之一。但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普遍對物理探究缺乏熱情,甚至是排斥,且部分教師只在意灌輸理論知識,對于物理探究方面也不甚重視。如何落實探究性在物理中的可操作性,這值得教師在教學手段方面深思。例如在《圓周運動》中,教材從勻速圓周運動的基本性質如角速度等深入,其探究重點在勻速圓周運動的性質,學生理解重點應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方向總是與圓的軌跡相切,且向心加速度方向恒指向圓心。”教師在課堂上繪制填空型思維導圖,首先明確該思維導圖的教學主題及其部分性質分支并配以圖文,留出重點探究內容的空白,引起學生“思維導圖的預留空白是什么、如何完成”等類似的思考。而后教師堅持“成績互補、自愿調整”的原則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分發道具后要求每個小組自行組內配合進行獨立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探究影響向心加速度性質的系統因素和外界因素,最后完成預留的填空型思維導圖。教師對小組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當堂查閱后,綜合學生填寫內容進行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改、補充,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課堂交互性又發揮了思維導圖的優勢。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思維導圖“創造思維,發散思維”的根本理念,尊重部分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個性化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通過實驗探究,結合思維導圖的可延伸性來達到加深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逐步培養探究思維的教學目的。
3.明確課后運用思維導圖的價值
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否取得成果,課堂和課后的努力都不可或缺。任何具有較高邏輯性的學科都需要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用以支撐理論知識,而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創造性在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例如教師在進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章節歸納復習時,安排學生先獨立根據相關所學知識繪制思維導圖,繪制過程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思維導圖的形式、結構、文字和圖形內容等,自我揣摩導圖要點,但一定要貼合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復習主題,在此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培養課后利用思維導圖復習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完成相應的課后作業時嘗試使用思維導圖來表述大概的解題思路,既能理清習題的知識結構,又能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發散。通過課堂應用思維導圖、課后滲透思維導圖優勢,在潛移默化中消除學生抵制學習物理的心理,使物理以脈絡分明、結構清晰的立體框架結構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
結語
國家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使得教學方式和思維逐漸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思維導圖在教學應用中的優勢正在被不停發掘。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利用思維導圖形成“頭腦風暴”,通過摸索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逐步領略物理的邏輯魅力。教師對思維導圖的認知和應用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應不斷對摸索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通過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和自身的發散思維,為進一步推動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做出微薄貢獻。
參考文獻:
[1] 居萬峰.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
[2] 穆艷萍.初探思維導圖模式在高中物理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