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
摘要:中國畫亦稱“水墨畫”,它積淀了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淵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但現今的小學水墨畫教學過多采用臨摹,使學生產生單向的審美和思維定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自主創新意識,這是水墨畫教學的誤區,因此,需要去探索與創新教學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水墨畫;生命化課堂;小學教育
水墨畫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民族繪畫,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在新課程美術中水墨教學是重要的構成部分,理想的水墨畫教學應引導學生放松大膽地表達感受,讓他們接觸、了解、繼承民族的傳統繪畫形式,體會水墨畫的精神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水墨畫在美術中的獨特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而水墨畫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它在引導學生參與文化交流和傳承的作用無可替代。水墨畫有些簡練概括的造型,出神入化的運筆,富于變化的墨色,它的筆墨既能協調手部肌群,促進兒童大腦發展,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感。因而在當代美術教育中應更加重視水墨畫的教育教學。
二、水墨畫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對小學生而言自主意識尚未完全形成,對于這一新生畫種也一知半解,適當地引導學生從一些優秀的傳統作品中學習水墨畫,學會欣賞、感悟是必要的。如:在欣賞齊白石的蝦時,從他養蝦到觀察蝦以及畫的蝦特別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發現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體味水墨畫獨特的表現力及趣味性。
三、水墨畫教學結合課例分析
以前老版教材在低年級是不開設水墨畫教學課程的,只集中在五年級教材里以傳統寫意國畫為主要教學內容。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高年段的學生無論生理與心理各方面的發展都比低年段的學生更容易學好中國畫。事實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證明,中國畫的教學也適于在小學低段進行, 以湘版美術三年級上冊第3課《方方圓圓》這課為例,在第一次上到這一課時,學生用水彩筆或油畫棒創作的,作品效果很是一般,那問題出在哪了呢?
我反復看了這堂課的教參,既然教參中也出現有水墨畫的欣賞,我決定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這堂課的內容。我決定以這一課作為我這次的生命化研討課。經過我們美術組對這堂課的深挖,教案很快就出來了,既要結合學校電子白板的信息技術來進行課程設計,也要有生命化課堂理念,因此教案也是一改再改到最終確稿,并著手課件的制作及微課的錄制。
這堂課我設計成二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握筆方法及正確的坐姿,還有對筆墨干、濕、濃、淡變化的認識,并用毛筆練習畫線條。第二課時就是用水墨概括出動物的外形特征,并添畫出動物的典型特征。當然第一課時就是為我第二課時做好的鋪墊。以下是我上這堂課的一些體會與反思:
1、課程設計
三年級學生對各種動物比較熟悉,動物是人類親密的伙伴,兒童的快樂成長離不開動物,但要把動物描畫出來就顯得眼高手低,這堂課化繁為簡的用幾何圖形概括出動物的外形,并添畫出動物的典型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快速準確的解決各類動物的特征。美術課堂中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這堂課中我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運用變身魔術的方法激趣導入,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在課程設計中我也遵循《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以及生命化課堂理念,引導學生走進一個方方、圓圓的動物世界,將形態多樣的動物世界范圍縮小,并用中國畫的形式表現,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2、過渡小結
在課堂中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提的每一個問題,都一定要簡練易懂并圍繞本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因為一堂課的時限是有定數的,如果老師用語過于啰嗦會浪費課堂時間,也許會無法完成課堂預設內容。
3、評價
對課堂中學生的嘗試練習,以及最后的學生創作,都要進行點評。根據學生的筆墨線條、動物特征等,無論是自評互評,或是師評,都一定要到位,讓學生明確自己優缺點。
4、信息技術的運用
在這堂課中,我使用了白板軟件助力美術課堂。以往老師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度,要制作大量的教具,這些教具既易損也不易保存,現在有了白板軟件的使用,能更方便、快速地解決問題。如課例中的游戲演示:讓學生把動物拖到相應的幾何圖形中;還有課例中老師的示范,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掌握方法。還有學生訓練習作中,我也是使用一體機的多屏互動軟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作品的評價,既體現了師生互動原則,也解決了視覺上的障礙。我還用手機錄制了微視頻,這樣幫學生解決了本課的學習重點,突破難點。
四、結論
水墨畫幾千年悠久歷史,前輩們已經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也制定了特定規范。著名國畫家潘天壽先生是這樣闡述水墨畫技法的:“畫在有法無法間。”這說明水墨畫學習是有法度的。所以,兒童學習水墨畫也需要適當學習一些正確的、必要的方法。無論何種原因造成了今天的水墨畫教學還屬于薄弱的環節,如何鼓勵、培養學生學習,掌握好水墨畫藝術,傳承并發揚是值得我們每個美術教師去探討與研究的。要上好一堂課,特別是要上好一堂水墨國畫課, 不僅要學生能傳承傳統文化,學習水墨畫法,也要求老師不斷思考,不斷充電。如果老師本身對中國畫一知半解,亦或皮毛,又如何指導學生,讓他們喜愛上水墨畫呢?師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不正是新課改中對我們的要求嘛!
參考文獻:
[1] 顧燕青.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2010.
[2]曠志華. 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M].2008.
[3]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年美術義務教育教科書
[4]2014年新課程標準手冊
[5] 尹少淳編著 . 美術教育學新編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